以下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图片0]
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1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为7~14岁左右,该年龄段为儿童的性格、品德、情感初步发展以及形成时期,对于儿童而言,这是一段重要时期。而作为留守儿童,这时期只能自我发展,没有父母的陪伴,周围的孩子甚至会对其进行侮辱、歧视,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和自卑心理、缺乏热情、无安全感,极易形成偏执性格。这样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调查某地的留守儿童,结果一些留守儿童,有抽烟、喝酒、偷窃等不良习惯,因此,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健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 在农村地区,学校在家长以及孩子的心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认为其是一个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农村学校作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关键机构,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以及管理作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及爱护,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怎样合理的教育留守儿童
1 父母不可施行家庭暴力。
在教育孩子时,家庭暴力是非常伤害孩子的,让人无比痛心的是,贵州毕节4兄妹中的兄长,只有13岁左右,竟然让家长打至骨折,还罚晒太阳2个多小时,这样的家庭暴力,对孩子来说太残忍了。
2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互帮互助 ,增强交际能力。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与他人说话,互相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这样孩子刻苦学习的,才能提高交往能力,才会有比较开朗的性格。毕竟人就是处在社会中,父母多让孩子和别人交往,能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不是闭塞在自己家中。
3 经常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及时排除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
有的孩子心理有想法,不说出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比如4兄弟中的老大,平常时候,别人同他说话都只是哼哼而已,喜怒都不写在脸上。其实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了,一旦遇到疲劳和绝望的冲击,孩子就撑不住了。所以教育孩子时,要注意看透他们的心理,分析孩子的每一个想法,不要让孩子有心理阴影。
怎样教育留守儿童
1 家长要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不能太内向或者孤僻了。
孩子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过于内向或者孤僻的孩子容易走上歧路,因为他们不知道路在何方。所以平常的教育中,方面应该观察好孩子表现,要告诉孩子凡事应该乐观,不能总是闷闷不乐的,应该向好的一方面看齐。
2 多从精神层面去教育孩子。
有的部分农村孩子,生活基本可以满足,能吃饱,但是精神方面问题很多,由于缺乏教养,他们胆小怕事、精神恍惚,容易出现各种危险的。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增强孩子心智,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多从精神方面去强化孩子。
3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要经常给孩子关爱
即使为了谋生要外出打工,也应该多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委托专人抚养孩子,给孩子送去更多关爱,而不仅仅是钱财、粮食。
怎样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
1 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
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之爱,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态度很差。爷爷奶奶管教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很多都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应该试着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多给他们打气,告诉他们只有天才苦读才能出人头地,摆脱留守的现状,才能去城里和父母相聚。
2 让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纪律性、提高自理能力。
很多留守儿童随意惯了,爷爷奶奶不像爸爸妈妈那样能管住孩子,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懒散的,做事拖拉,上课迟到等等。这样的孩子容易学坏了,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告诉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孩子约法三章,注意说话语言要和蔼中听。家里人还应该让孩子多独立做事,比如自己洗衣服等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3 鼓励留守儿童乐观起来,要坚强。
很多的留守孩子心情比较低落,经常闷闷不乐的,他们看到别的爸爸妈妈都带着孩子出去玩,自己却无所依靠。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乐观一些,可以把老师当作爸爸妈妈,多和老师交流,把思念父母化成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