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批示、评价和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小学语文老师怎样批改作文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老师怎样批改作文
[图片0]
一、粗看:即老师简单浏览,分别打上字迹和内容分,字迹不工整,不认真的一律重写,这一环节在作文课上当堂完成。
二、细批:让学生细细琢磨,写出批语,这一过程在课外时间完成。具体有四个过程:
(一)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做到详细具体,让学生在批改中有章可循。
批改标准如下:
1、字迹是否工整干净。 (10分)
字如其人,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中招高招的评卷标准中明确规定: “书写工整,字体美观者3—5分 ,书写潦草,字迹杂乱者扣3—5分、 ”字迹的工整,文面的干净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得分、必须在平时狠抓,不是在考前要求一下 就可达到效果。
2、选材是否典型、真实。(10分)
学生在写作文时,面对大量的材料,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删削枝蔓,选材要紧紧围绕主题,要有典型性、真实性,真实的东西才能抒发真情实感、
3、结构是否严谨。 (10分)
开头是否点题,结尾与开头是否相照应、文中处处照应能够使文章处处紧扣主题,不致离题万里、
4、记事作文的六要素是否明析。(20分)
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必须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才不至于写成流水账、如《暑假的一天》有的同学就从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直到晚上洗脚上床,一天干的事不分主次统统写出来,若紧扣六要素就不会这样了。
5、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是否有细节描写。(20分)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灵魂,是血肉,是吸引读者的关键。适当的外貌、神态、心理、动作等描写,恰当的想象句,是心灵交流的主阵地, 是一篇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必须详略得当,安排有序。
6、是否有恰当的过渡句。 (10分)
过渡语言是一根无形的线,把前后文连缀成有机的整体,一篇文章应当有一两句这样的语句。
7、结尾是否有点晴之笔。(10分)
结尾升华之笔,能够透视学生的心灵,认识的高度,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启迪式,想象式,梦境式,环境描写式,让学生采用简单深刻的语言表达出来、
8、文中语句是否有错别字,病句、语言重复现象。(10分)
语言的锤炼体现一个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平淡无味、重复拉杂的应在平时的语言积累上下功夫、
以上指导批改标准环节是作文批改成功的关键、老师指导到位,大多数学生就会按照要求操作、
(二)学生自改。
说明批改标准后,结合批改标准一项一项对照,并且逐条写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逐项打上分数。缺乏哪一项或者哪一方面有问题,用红笔在文中及时批改,最后分别打上内容分和字迹分。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三)强调学生自改和互改的重要性。
让学生动手互改作文,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平时孩子们看优秀文章,总觉得离自己太远,觉得文中处处是珍珠宝石,照得人眼花缭乱,不知该从何学起、学什么。读水平相近的作文,既利于发现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便于集思广益,汲取优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捷径。因为只有看到自己不足的人,才能不断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
(四)学生互改。
学生在自改之后,再互改,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学生互改时,可按三人分一组,好中差搭配,并轮流转换,互相补充,让他们觉得榜样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时还要认真逐条写评语,分别指出优点和不足,并且逐条打上分数。写评语时要多看到作文中的“闪光点”,对缺点、错误要注意评语的措词,提意见要具体,要重在鼓励,使学生容易接受。这样在自改和互改之后,学生的评语差不多已经快一页了, 学生自己就会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
以上的环节是专门另找自习课完成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照反思修改,否则自改互改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效果。长期以来,我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改,互改能力,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仔细审:在学生互改之后,老师再认真审查。
1、 检查作文评语是否合乎要求,是否指出了优点和不足之处,对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批改认真并且质量较高的,在全班交流,并且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之中, 让学生反复欣赏,借鉴学习。不认真者指出其不足之处, 给予中肯的批评。
2、对学生批改后的作文再次打分,包括评语分数和修正之后的分数,一般比第一环节的分数要高一些,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
3、教师最后再加上一两句鼓励语或者一语中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批改作文
一、关于“批”的问题
(一)批什么。
批,分眉批(也叫旁批)和总批两种。一般地说,作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眉批:①有突出的优点,必须让学生知道,以便自觉地去巩固和发扬;②有较明显的缺点、错误,必须让学生认识清楚,以利改正;③某些地方,或者段落层次不清,或者前后不连贯,论述自相矛盾,事情交代得不明白等等,不便于修改;④重要的修改,学生可能看不出修改的原因,必须加以说明;③可以不予修改,但仍要提起注意。总之,眉批不能滥用。
(二)怎样批。
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写作程度不同,批语应该有所区别。对程度好的学生作文,宜多用启示性的批语。教师提出问题,指出错误所在,让他们自己思考、认识、改正。对程度一般的学生,批语要明确、具体。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重改;高年级重批。字词句段以至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既要做示范性的修改,还要加上学生容易理解的批语,对高年级学生,则酌情多批少改,主要让学生自己认识是非,判别正误,思考修改。
2.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批改学生的作文,也要坚持两点论。不管是程度好的还是程度差的学生,对他们作文中的缺点,都要诚恳地指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毛病,找出改正的办法。他们作文中的优点,也要充分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使其得到巩固和发扬。
二、关于“改”的问题
(一)改什么。
改:一是改通,二是改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分别处理。如果文章语言方面的毛病较多,就只求改通。着重从用词造句方面来改,其它问题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经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学生看后有所领悟,得以继续提高。有关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应从严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问题,宜从宽要求。有两种作文宜于发还学生自改:一种是写得潦草、文面很乱,不应有的错别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语较多,这样的作文,可以用符号划出错误所在,批一下,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比较好但尚有些小缺点的作文,可以批出改进办法,发还自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做,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二)怎样改。
首先,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统一的原则。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反映。教师改作文时首先着眼于思想内容,然后再看写作技巧,不能只见文不见人,只改文不教人。思想内容正确,感情健康,写作技巧也好的文章,固然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就是思想内容好,写作技巧一般,甚至有某些小缺点的文章,也应从大方向上予以肯定。
第二,尊重原作,尽量少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改学生的作文,要从实际出发,且可能尊重学生的原话、原意,保留原作的面目,可改可不改的,尽通少改或不改。
有的作文问题少,可以通篇细改。有的作文问题较多,可以通篇粗改,局部细改,逐字逐句地修改一两段,别的段落只大致顺通一下,加上眉批,指出主要问题就行了。这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学生从一两段的细改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进而琢磨全篇的问题。如果问题多,而细改势必又把原文弄得面目全非,学生想揣摩也无从下手,就只好弃而不顾。
其次,除了教师单独普通的或重点的书面批改外,如下的方法也是有成效的:①当面批改。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师生可以互相研究、互相学习。②教师分类批改。即将学生的作文按好、中、差大体分成类,同一类型的作文集中批改。这样批改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研究分析同一类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特殊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指导学生作文。③学生互改作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事先提出批改要求,讲清批改方法,把学生组织好。学生批改后,教师要审阅、总结,及时纠正批改不当的地方。
此外,教师批改作文时还要写好批改笔记,把全班学生和每个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及其所记述的典型事例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以备讲解和辅导用,教师经常注意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为不断地改进作文教学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从而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批改作文心得
一、批改自己的习作
(一)分析式
[图片1]
批改是为了分析,分析并不要求有多少漂亮语言提炼形成,而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注意。如有个学生在写《我的同学》时有这样一句:“英语课上,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好似被捅破的马蜂窝。”她这样分析说明:“这句话,我写出了同学们的吵闹,突出了大家上课的不守纪律,与下文卢一贤的表现作对比。”……
文章中还有这样一句:“‘拿出作业本!’卢一贤迅速抽出作业本,翻开英语书,一声不吭地寻找着资料。啊?这是?不会是我眼睛看错了吧!我惊异得眼睛直盯着。‘丁怡炜,这个怎么读呀?’我忽然被惊醒,微笑着看着他那严肃而带乞求的表情。”她给自己这样分析道:“我用‘惊异、盯、惊醒’等词语写出卢一贤的变化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无所适从。”……
通过分析,学生就会揣摩自己的写作意图,用词准确了,废话减少了。
(二)积累式
学生作文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有素材而不知如何表达,能说清但不知如何写具体。鉴于此,可让学生采用积累式评改自己的作文,不失为一种便捷的好方法。
例如,有位学生在春游后这样描写桃花:“大桥的另一边,几株桃花默默地开放着,粉红粉红的花朵真好看。”
高年级学生描写桃花只用了“真好看”这样三个字来抒发情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要求她回家后搜集别人写的描写桃花的好句子,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积累。
积累一:走近看,桃花别有一番风味。你看,桃花的花瓣小巧玲珑,在那粉红色里偶尔有一些白,多么美丽,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摇一下树枝,那么多花瓣飘落下来,洒在我身上,发出了淡淡的清香,我被香味包围着,我闻着闻着,陶醉在这美境中。
积累二:这么多的桃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着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桃花,一阵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粉红的衣裳随风飘动,一只小蜜蜂飞来告诉我采蜜的收获,一只小蝴蝶飞来告诉我昨夜跳舞的乐曲……
回学校后我请她再写一段描写桃花的语句。这位学生思索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桥边有一株桃花,叶芽儿探出嫩绿的小脑袋,毛茸茸水灵灵。花苞鼓着大肚子,像就要吹爆的气球似的。桃花三三两两的,粉粉的花瓣,黄黄的花蕊,娇艳妩媚。”
二、批改他人习作
(一)欣赏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 “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大多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付出的心血当然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批改同学的作文,重在倡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可引导学生这样做:
如此一句句赞美,作者看了甜美溢满心里,自豪写在表情里,行动付诸作文修改里。
(二)提示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写好作文后,往往不知道修改的切入点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改。而用提示式,恰好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使他们有办法,可操作,从而更愿意去尝试。例如:
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学会批改,学会思考,不仅能减轻教师作文批改的负担,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动作文神经,收获作文质的飞跃!
小学语文批改作文的方法
一、教授方法,学会自改
叶老先生提醒我们:“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无论是大作或是小作,都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改呢?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学会自改方法。学习自改文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学生要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按一定的步骤,学会掌握常见的批改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掉进一个“不知道改些什么,应怎样改”的摸不着头脑的迷阵中。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基本步骤:①明确内容上的批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②明确结构上的批改,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怎样;过渡与照应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等。③明确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书写等方面的批改。对那些错别字,不规范的繁体字,简体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等。
明确基本要求后,教师可收集学生的习作,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投影或刻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读一读。教师根据习作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评点与修改。让学生明白要批改些什么,怎样批改,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引导两三次之后,放手让学生依照基本方法,独立批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的。自改作文的训练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有许多习作是在课内完成的,就可以在课内安排相应的时间练习自改;有的习作是在课外完成的,那就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觉修改。
二、因人而异,鼓励为主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