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幽默,既要寓庄于谐,又要适可而止,不要牵强附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幽默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笑声中“悟其道,明其理”,数学课堂就将变得生动、有趣、精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课堂上的笑声能营造出活跃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效。良好的教学幽默具有情绪感染力,能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笑声。如:我讲“数的化简”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正负情况。这时我幽默地说:“要想走出围墙,你得先问一问它姓什么,是姓‘正’,还是姓‘负’,或者姓‘0’,不通名报姓是不能走出来的。”这样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流畅风趣的语言解答,远比强调一次又一次,甚至比批评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讲授“线段的黄金分割”时,我介绍人体中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使学生大开眼界,学习兴趣倍增。
[图片0]
用幽默的点拨维护良好课堂教学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幽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保持下去。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如:一次课上,一位平时比较调皮又不爱学习的男学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用后门锁敲桌子,发出的声响很大,其他学生回头看看他,又看看我。这时如果把他训斥一顿,固然能恢复课堂的严肃性,但这样做势必就会影响师生的情绪,继而影响课堂教学。我很生气,但没有表现出来,冷静后笑着对他说:“某某学生,你是不是觉得老师上课很单调,想给老师伴奏呀,谢谢你了。但这会儿场合不对,学生都看你了,他们不看我,我不成配角了吗?你太不够意思了,竟然与我争主角。”学生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迅速把锁收好。
用幽默的交流缓解师生尴尬局面
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令人烦恼、尴尬的事,生气、发脾气无济于事。此种场合,若暂且放弃常规思维,用幽默的方式,也许能事半功倍,如汤沃雪。因为幽默表达的是善良的意愿,不致伤害人,瞬间即将尴尬化解得一干二净。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时紧张答错了,我说:“没关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接下来回答问题你肯定成功。”或者有的学生起立后,因为不会而羞愧,一言不发,我就说:“我相信你下次会在沉默中爆发的!”又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正值学生做练习很安静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三角板掉在了地上,学生都看我,真让我不好意思。但我很冷静地说:“看,三角尺都等不及了,正要为你们解决问题呢。你们都完成了吗?”学生说:“还没完成。”我说:“那好吧,让它再忍一会儿,你们快一点。”凭借幽默,课堂教学进入“化境”之地。这种教学的幽默艺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2激发学习数学热情
创设合理的合作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自我创新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有争议性、探究性、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现在的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悬念,诱导学生兴致勃勃去猜想,去探索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例如,我在上“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引入了销售中的盈亏例题: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很多学生看了题目后,根据生活经验就简单判断不盈不亏,但是我提出,有谁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
经过这样的点拨和刺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生们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不断地分析题意,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各抒己见,利用学到的知识查找关系, 有的计算盈利的这件,有的计算亏损的那件,经过这样的分工合作,所有的组都能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了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动脑思考,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满足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更加互相信任,自信心也增强了.
[图片1]
让“成功”走进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每次全校集会上,教师可以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方面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目标而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
3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以爱暖人,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学习态度
每个学生的内心应该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信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自己的学生,不吝啬施爱。如:课后的一句关爱的话语,课间的一个简短的沟通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特别是,当学生在某些方面未循规蹈矩或在某些方面做了不该做的事后,教师应用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来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应先弄清事情的原委,然后对学生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分析行为的不足,及产生的后果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问题,这样才根本上解决问题,才会有效果。
缺少沟通,仅严厉的批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在教学中,老师更要关心、尊重、信任他们,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愉快,积极努力地学习。另外,教师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讲话做事都应注意不挫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一些后进学生。后进生一般不爱学习,好动,教师要尽可能地宽容与理解他们。最好能深入到他们的课余活动中,一起玩、一起交流,和他们谈生活、谈理想。在交流中,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难。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为他们好,感激老师、尊重老师,从心理上要求进步,学习数学的态度也能随之变化,至少主观上想学好数学。对后进生而言,自己想学了,就是跨出了成功的一步。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4数学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学生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应“偏爱”学困生。教师要善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