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板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严格为教学目的服务。与教学要求有关的,就考虑板书;与教学要求无关的,就割爱放弃。
[图片0]
2、简明扼要的原则
简明扼要,就是要紧扣中心,把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用最精炼的文字和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板书形式,一目了然地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3、完整、系统、条理性原则
依据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板书要完整、系统、有条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课文的重点要求,按照课文的逻辑联系,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要做到板书的完整、系统、条理,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据教学要求,准确而精炼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课堂上随课文的讲读一词一句逐步出现,并通过总结把这些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紧扣课文;既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概念,又富于启发性。
4、启发性原则
所谓启发性原则,就是通过板书,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使板书富有启发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从而做到板书的内容和文字精炼、准确,突出关键;板书的形式新颖、合理,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板书的符号运用恰当,清晰明确。
二、板书设计的一般形式
1、提纲式
提纲式是按教材内容和讲授顺序,提纲挈领地编排板书,这种板书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的结构,形成整体认识,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比较式
比较式是抓住事物在性状、特征、一般属性与规律、存在的条件与应用的范围等方面的异同,或比较,或反衬,或烘托,往往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准确、更深入。
3、线索式
线索式就是通过板书,理清线索,把握思路,使学生的认知条理化,明晰化、深刻化。
4、关系式
关系式就是通过板书,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表现出某一结论的思路与方法,形成某种基本推理过程的雏形,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
5、表格式
表格式是根据内容可以显示分项的特点设计出表格,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讨论填写的板书形式。
以上为笔者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板书设计的典型形式,但要取得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吸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应注意板书的应用。
三、板书的应用
1、语言精确,富有科学性
板书的字、词、图或表等要精确,合乎科学的专业语言规范。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为了进行对比、反衬、纠错等,不妨把错的东西写在黑板上,以提醒学生注意。但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注意同时把正确的东西写出来,让学生从比较中有所鉴别、有所发现,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教育。
2、书写优美,富于示范性
板书的字迹要工整秀丽、明晰可辨,并且大小适当,教师书写时要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讲究规范和优美,使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
3、掌握时机,富于灵活性
板书书写的时间,应同讲解的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启发性的,写在推导过程之前;具有结论性的,应待瓜熟蒂落,写在分析推理之后。
4、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板书教师应该大胆引导学生参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概括板书内容,学生概括的内容可能与老师课前考虑的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对概括词句选用不一致、但符合课文内容的,应尽量采用学生的。这些内容可以由老师在黑板上板出,也可以由学生到黑板上写,但必须由老师引路、点拨。可采取老师先写、学生后写,老师先写、学生补写的办法。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2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方法一
一、板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这条原则是指板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严格为教学目的服务。与教学要求有关的,就考虑板书;与教学要求无关的,就割爱放弃。
2、简明扼要的原则:简明扼要,就是要紧扣中心,把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用最精炼的文字和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板书形式,一目了然地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3、完整系统条理性原则:依据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板书要完整、系统、有条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课文的重点要求,按照课文的逻辑联系,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要做到板书的完整、系统、条理,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思路。根据教学要求,准确而精炼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课堂上随课文的讲读一词一句逐步出现,并通过总结把这些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提纲。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紧扣课文;既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概念,又富于启发性。
4、启发性原则:所谓启发性原则,就是通过板书,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语言准确简要精当
板书,要以简单的形式去表现复杂的内容,是一堂语文课教学的精华,是一篇“微型优质教案”,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设计板书,需要字斟句酌,准确{精当。板书并不要求写多少字,而在于精而巧,往往关键的一字一词表达的却是极为丰富的内涵,起到:点晴之功效。
三、板书是知识化难为简的拐棍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地设计板书、力求做到百花齐放,活泼多样、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东郭先生和狼》的板书:
生动的板书不仅是文字和符号巧妙组合,而且常辅以能反映主题的简单图画。这种图画、更富于形象性和趣性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用了“三线八字”把东郭先生的心理变化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直观反映出来。
四、重视心灵的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上很多写人的文章,其中的人物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设计写一写的板书环节,让学生有抒写心灵感悟的平台。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课时,出示课文最后一节“: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最后,我说“:同学们,现在黑板就是一个大的留言簿,让我们将我们的收获或祝福写下来吧!”在优美的钢琴曲中学生写下了:
生1:我今后一定以扫路人为榜样,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生2:我在生活中,一定做个充满自信、乐观的人。
生3:今后我一定在工作与生活中藐视一切困难,是个豁达开朗的人。
生4:老人的高尚情操将伴随我的一生。
生5: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将伴随我的一生。
这是一次学生独立完成的板书,是学生对人性的感悟。学生读着读着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作为老师要趁热打铁,教学思路要及时跟上学生,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黑板上充分地表达,真正做好语言文字训练工作。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其次老人那豁达开朗的笑声也许会陪伴孩子走过一生,从此改变孩子的生活。
五、善用语言的“布白”
吕叔湘在《语文常谈》一文中指出:“语言的表达意义一部分在于显示,一部分在于暗示,就像打仗一样,占据一点,便控制一片。”文学作品具有暗示性,在我们小学的课文中,有很多寓言和童话故事都体现了这一点,如《狼和小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狐狸和乌鸦》等。我们在板书时一定要重视在故事的过程中或结尾处留下布白,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文本的一种故事情节或故事结尾中。 重视板书布白,就是重视文本的布白,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如在《狼和小羊》一文中,学生想到狼“死”羊“活”的结局,是童心的发现、是童真的抒发、是童趣的放飞。这正是释放学生灵性、激活创造潜能、点燃思维火花的时机,这一切都离不开板书布白的恰当运用。 借助构思巧妙的板书辅助教学,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样,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再现作品场面的“屏幕”,展示人物形象的“放大镜”……
六、板书时要注意的问题
1、板书内容切忌随意。教师上课时,板书内容有时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信手拈来,讲到哪,写到哪,随意性太强,会让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点而疲于应付,从而降低板书的作用。
2、板书书写切忌满板飞。板书书写一定要有所规划,切忌满板飞。教师上课时,有时或因习惯原因,有时或为了节约时间,板书内容随处书写。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同样会降低学生对板书内容的兴趣。
3、切忌为板书而板书。如果教学中片面追求板书的艺术,而忽略了教学重点问题,无论其如何精美,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板书。
3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方法二
一、板书应体现重点,简洁直观
板书设计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重、难点高度概括的提示。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板书而板书,板书内容应体现课文的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板书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板书还应简洁直观。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综合概括能力差,不能理解复杂的事物及相互间的关系,所以必须讲究简洁直观,即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向学生传递课堂教学内容。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板书:
[图片1]
这篇课文的板书在课题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中用了简笔画勾勒了两个爱心,同时还用了十多个箭头,详细地表达了以巴迪年龄阶段为中心,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展示了母亲的慈爱与父亲的严爱在巴迪历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虽有创意,但表达的信息量过多,臃肿得很,必须进行“瘦身”才能“健美”,如果将其改成:
这两副板书相比较,第二副板书就显得简单得多,此板书既浓缩了课文内容又点明了中心,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
二、粘贴与写要恰当处理
目前,有许多教师在板书时经常贴图或文字代替粉笔的书写,增强板书的效果。尽管手写板书与贴板书其利弊众说纷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高年级虽然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恰当适用的贴板书还是会收到一定的效果的。那么,对于一至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还要根据其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要进行恰当的贴板书。
从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来看,预设的板书欲想有用武之地,只能牵着学生走,无法善待生成因素,无法以精彩的板书点亮学生的智慧心灯。那么“贴”出板书即预设的板书一定要结合教师的书写来贴。好的板书是一堂好课浓缩的身影。但好的板书一定要为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并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同样“贴”板书也要视其重难点而定。板书不可以一贴了之,但贴板书一定要恰到好处!
三、板书要讲究灵活多变,启迪思维
“灵活多变”是指板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要老样子。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体例的不同,要点的不同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形式各异的板书来。如果形式单一,学生就没有新鲜感,就会感到枯燥。常见的形式有提纲板书,结构板书,人物板书,图形板书,表格板书,综合板书等等。
如《树叶》一课,我们就可以采用图文式板书:本板书用一片树叶作画面,针对课文主题生动形象,而且活泼,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在树叶的四周书写课文内容要点,点明课文结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树叶的用途,在叶子上体验树叶的心情。这样的板书形式灵活,思路清晰,节奏明快,内容简要,图文并茂,让学生的视觉与思维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板书应围绕“以发展为根本,以创新为核心”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创造动机的激发,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自决的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课堂上只有不断的画那弯曲扰人的问号,才能觅到圆圆的诱人的句号。所以说,我们的板书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板书设疑解难,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积极性思维。有的板书别看它只用上一个简单的省略号或问号,却能启迪学生无穷的遐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拨动学生创新的琴弦。
比如:“写一种水果”的习作教学的板书:此板书,首先用简笔画画了一个苹果,让它代表一种水果,然后让学生从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几个方面展开议一议,其中几个问号是引领学生自己想一想,除了从颜色、味道、形状这些去写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比如说,还可以选取营养价值,种类多或储存时间比较长等特点来写。下面的省略号是引导学生自由去选择其自己最喜爱的水果来写的作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苹果才不会仅仅限于“色、形、味”这三个方面,写出来的水果也不会拘泥于苹果。
四、板书让学生参与,乐于其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核心内容。托兰斯泰曾认为,探索创新能力,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限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因此,板书设计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现过程详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在板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学生有困难时要立足于启发。只有这样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诱发创新的灵感。要改变“板书是教师的专利”这一教学现象,让学生“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4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方法三
一、夸张式板书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以这样设计:
要小盆 要木房 要做世袭贵妇人 要做女皇 要当海上女霸王
老太婆 贪 贪 贪 贪 一无所有
四个“贪”字,一个比一个大,充满诙谐色彩,又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充分暴露了老太婆贪得无厌的本质特征,从中也暗示了老太婆定将落得“一无所有”的可悲下场。其次,“贪”字从小到大,又深刻地揭露了老太婆变得“一无所有”的实质性原因.
二、简笔画式板书
借用简笔画――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能力,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操作中,往往需要教师精彩动情地解说,加以润饰,才能使无声的铅字变得有声有形。
如《月光曲》利用简笔画把“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这三处描写“放映”出来。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另一种艺术美。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斟酌、咀嚼画面,同时又倾听教师动情的语言,令自己置身于形象语言的园林中。在诗情、画意、思辨获得美的悦感、心灵的洗礼。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分步――综合式板书
根据课文讲解的需要逐步板书,有计划的向预设的整体效果发展。如《东郭先生和狼》:
救 了
东郭先生 狼 (第一步)
救 了
东郭先生 狼 (第二步)
要 吃
救 了
东郭先生 狼( 第三步)
要 吃
老 农
营救、教育 设计打死
根据讲解的需要逐步写出板书,最后构成一个综合的图解,就是我们预设的效果了。
四、对比式板书
把相近或截然相反的两件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揭示事特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如《科利亚的木匣》可以这样设计:
四年前埋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
四年后埋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通过这样设计,把上面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从其数据上的差别,学生不难发现:时间在变,人也跟着在变。从而揭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这个发展规律。这样一来,突出了中心,文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了。从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揭示规律,这个板书的设计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本质的东西,也对学生的唯物辨证起着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概括式板书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如《落花生》可以这样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这样处理,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