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快速背诵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背诵兴趣
不可否认,背诵是一项很劳累的活动,因而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并且努力做到经久不衰,确实是不容易的。首先,教师应该身先示范,要求学生背诵的东西,自己应该首先背诵,而且要做到顺畅流利。这无疑会给学生以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可以想象,教师流利而感情充沛的背诵和朗诵,一定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继而带动学生积极地去背诵。其次,采用灵活的方式激励学生背诵的兴趣。如可以采用背诵竞赛、诗词接龙、配乐背诵、小组比赛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积极背诵,进而做到更广泛地积累语文知识。
[图片0]
二、利用关键字词进行背诵
有些课文的描写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色,或者是一连串的动词或是一连串的形容词,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很容易地背诵出这段内容。以《金蝉脱壳》这课为例,我在指导学生背“蜕尾出壳”的这段时,让学生抓住连续的几个动词:“仰去”、“扑来”、“一抽”、“出来”等。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蜕尾出壳的顺序,再背诵这段内容就轻而易举了。其次是抓住关联词语练习背诵。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背诵《黄山奇松》最后一段时,让学生抓住连续的六个“或”和两个“有的”这几个关联词语,他们就能很快背诵出描写黄山松树千姿百态的这段精美的语言描写了。
三、利用分解法进行背诵
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记忆的块数,如果增加块的大小,记忆容量中块的数目就会减少。因此,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必须构造适合自己的记忆单元。一篇课文总是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阶段等角度分成若干个段落,同样,每段课文还可以分成若干层,而每层课文又是由若干句话组成的。因此,在背诵课文时,首先应该看一看本段课文是由几句话组成的,在弄清各句话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给本段课文分层,然后逐句、逐层、逐段诵读,直至成诵。
例如,背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作层次分析,掌握各层的要点和层次间的关系,分层背诵,逐层突破,最后达到整体背诵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主导词、重点词、每段的中心句、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每段的首句、尾句等,因为找到这些词句,就等于找到了记忆的支撑点,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最后,可利用多种渠道,把新颖的教学手段诸如录音、录像、挂图、吟唱、表演等适当地引进课堂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让学生耳听音乐,眼看挂图或录像,心里默背或小声跟背,让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诵和表演课本剧,展示自己的感受。
四、通过理解课文进行背诵
有些文章表面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是有章可循的,我们若是掌握了它的层次,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会背书者背结构”,因而在背书之前,教师要教学生先理清结构、层次、句子,然后由句到层,由层到段,逐层逐段的背诵,直至全篇。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五、利用听读法进行背诵
听读背诵法有多种方式。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用竞争的方式来背诵。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看谁读的好。这样,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又认真地听了好几遍,最后由一组学生背诵,三组学生打分,不断轮流背诵。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记忆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在课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休息、做家务的时候,播放录音,强化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要让学生摸索背诵的规律
每人的大脑发育都有不同点,所以背诵课文也和其他学习方法一样,既要找出普遍规律,又要摸索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规律。背诵课文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具体情况逐渐摸索规律、掌握方法。背诵要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坚持不懈。常言道“勤能补拙”,这句话很有道理。多读,不仅能帮助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熟练地背诵,而且能在多读勤背中找到方法,提高效率。
背诵文学名篇佳作,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运用均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背诵是一种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从古代一直延用至今。学生由于熟记了许多诗词散文名篇而丰富了语汇和语文知识,从而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当然,只要教师肯去探索,一定还有很多背诵的方法。掌握了有效背诵方法,就一定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小学语文快速背诵方法一
一、动作背诵法
动作背诵法,就是根据背诵的内容,加上肢体动作,使学生很快地记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作内容。例如,在背诵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的第一段时,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当成一只翠鸟,随着作者的描写,做出各种动作。我先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两只手做出抓的动作,就是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的头,就是课文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这个句子,然后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背部、腹部、眼睛、嘴,就是课文描写的“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通过动作背诵法,学生很清楚地就记住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爪子―头―背部―腹部―眼睛―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饶有兴趣地背诵,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背得既快速又准确又牢固。这样的背诵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二、首字串联背诵法
首字串联背诵法,就是把每一个句子的第一个字串联起来,加上丰富的联想,组成一个有意思的事件,便于学生记忆。一般适用于背诵语文课本每一单元的日积月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把这首诗与另一首诗的诗句混淆,有时学生背了前半句,忘了后半句,为此,我采用首字串联法背诵法,不仅把诗句串起来,还能串联作者或者诗句的出处。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利用首字串联记忆法就变成了“不不庄”,联想为“布布庄”。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利用首字串联记忆法就变成了“诚诚礼”,联想为“城城里”。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利用首字串联记忆法就变成了“有有袁”,联想为“有有缘”。
利用首字串联背诵法,学生兴趣盎然,过目不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竟然也能轻松记住,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图画背诵法
图画背诵法,就是教师根据背诵的内容,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图画,学生根据内容和图画背诵。例如,五年级下册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背诵第二段内容: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背这一段时,我根据小艇的特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艇,接着画了一弯新月,又画了一条水蛇。学生根据图画背得又快又好。
四、综合背诵法
综合背诵法,就是背诵一段或一部分课文时,根据内容采用多种背诵法。例如,背诵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时,就采用图画背诵法和动作背诵法。先画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圆月,再画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然后抓住动词捏、刺、扭、逃,让学生自己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了。
3小学语文快速背诵方法二
一、熟读成诵法
熟读成诵法,即反复朗读直到能背诵为止。对于要背诵的文段,首先要在正确、流利上下功夫,不认识的字,提出来多读几遍,不把句子读破、读错,做到不读熟不开背。然后,再精读文段,有不理解的词就联系语言环境或结合课文的背景材料去体会,通过领悟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多读几遍,直到背下来。如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要求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是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属论说文范畴。对于小学阶段首次接触议论文体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大困难,毛主席的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但是语言朴实,学生感到枯燥,老是背不好。由于时隔70多年了,我先给学生一些背景材料作铺垫,再让学生一段一段地熟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和他们一起一遍遍地读,读熟了自然就会背了。
二、段式结构法
段式结构法也可以叫理清层次背诵法,即理清文段的结构层次。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后讲什么,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背诵,这样背得既快又不会遗漏句子,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一段。首先,理清这段话的结构层次。这段话共分三层,第一层拿大海、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作比较;第二层再讲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第三层通过船桨激起的微波让人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再一次突出漓江水的静。其次,一层一层地背熟,最后连起来背诵,边背边想这三个层次,就不会遗漏句子了。
[图片1]
三、抓重点词背诵法
抓重点词背诵法,即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来记忆句子,连句成段,想到这些关键词就能背出来了。古诗句式短,字数少,背得快,遗忘得也快,最适合用抓重点词背诵法。如二年级下册杜甫写的《绝句》,只要抓住每句诗开头的关键字来背诵,就非常容易记住。“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两”,“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一”,“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窗”,“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门”,连起来就是“两一窗门”,再把每一句分别背熟,最后想到这“两一(倚)窗门”,全诗就会背了,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诗文内容,不管隔多久,都不会忘记。
四、老师导语背诵法
老师导语背诵法,即老师提示某些重点词语或句子, 引导学生背诵。有些文段句与句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借助老师的语言提示,就能一步一步地迅速将文章背会。这种方法适合在课堂上当堂背诵。如六年级上册的《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贝多芬弹琴时联想到的一段话,学生通过读书,听月光曲,看月亮从海面上逐渐升高的画面,头脑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提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海面上……月亮……忽然……浪花……皮鞋匠看看妹 妹……她仿佛也看到了……”部分词语,学生很快就会记住这段文字内容,多练习几次,全段背诵就不难了。
五、画画背诵法
画画背诵法,即通过简笔画一步一步描绘出文段中的景象,通过画画来帮助记忆,达到背诵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写景的文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景物必须是他们熟悉的、会画的。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描写荷花姿态一段,先按课文内容依次画出有关的景物:大圆盘似的荷叶,白荷花冒出来,展开两三片花瓣的,全展开的,还是花骨朵儿的。再把每个句子背熟,最后按画画的顺序边画边背出文段。
六、唱歌背诵法
唱歌背诵法,即将背诵的文段借助熟悉的歌曲旋律来记忆,这样记住的东西就不会遗忘。如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写的,这首诗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尽管学生也学习了一些有关长征的文章,但是长征胜利八十多年了,这首诗含义也深刻,生字多、难,学生不容易背会。好在学生演唱过用这首诗作词的《长征》歌,那熟悉的旋律至今还在学生的耳边萦绕,通过复习旧歌曲,再联系当前学的课文,不一会儿工夫,学生都会背了。
4小学语文快速背诵方法三
一、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接近和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好”与“乐”都是指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使学生把学习化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积极主动乃至探究地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根据有关调查,学生对学习科目缺乏兴趣,就会产生“苦学――厌学――懒学――逃学”的情绪。不妨作这样的类推,对背诵缺乏兴趣,也同样会导致“苦背――厌背――懒背――逃背”现象。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点尤为重要。
二、专心致志
人常说:“一心不能二用。”就是说背书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要像古人读书那样,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重在心到。这里说的心到,就是说注意力要集中在思索全文的基本思想和琢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上;眼睛要看着前句,顾后句,使语句在眼帘中成线;口要勤读,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高声朗读,这样背书的效果好,印象深。
三、下定决心
要背诵诗文等知识点,必须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力争背下来。没有决心,随便背诵两下,马马虎虎应付,是无法真正背下东西的。所以下决心很重要。理论和实践证明,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在背诵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阻碍背诵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恒心。特别是在背诵一些难度大、分量重、内容多的知识时,更需要下决心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直到背熟为止。
四、理解文章,分清层次
一篇较长的材料,若整篇整篇地读,然后背,任何人都会感到吃力。同样是读10 遍,通读10 遍与一段段一节节地分读10 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如背诵《阿房宫赋》,如果不理解文章,而是抓住就背,可能难度比较大,但是理解了文章内容和行文脉络知道文章先讲阿房宫的建筑,再讲阿房宫内的美人,最后借古讽今,那么掌握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脉络之后,背来极易。所以理解是基础,这样背来的文章记忆才会更牢固。
五、要多运用
记忆于心的东西,要经常提取出来,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既是使知识迁移(亦即转化)为能力,发挥好记忆的功能所必须的,又是巩固记忆的好办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语),背诵、记忆的目的也全在于运用。平时可在言谈中、在作文里、在解题时、在思维下、在考试上经常运用背记了的知识,实践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这样既巩固所记,又能用其所学,一箭多雕,一举多得,实在妙不可言。
六、要经常温习
记忆没有一劳永逸的。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背诵了的东西越经常复习,就越不易忘记。心理学上把记忆分为:暂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一次能记忆资料的数量有限,除非不断重复,否则几分钟后会被其他资料取代而忘记。所以资料如果能不断重复,短期记忆就能持续。我们在背诵时也要经常温习,这样才能把暂时记忆变为短期记忆,把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背诵的东西才会真正地牢固。这是我在语文背诵方面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希望大家能够从中领略到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