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越南人都很讲究礼节。所以到越南旅游,要遵守当地的礼仪礼节。下面一起来看看越南有哪些民俗文化吧!
[图片0]
越南的待客习俗
越南人家里做客,一般客人进家要先向主人一家打招呼问好,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越南人多信佛教,一般不采用拥抱和接吻等礼节。信仰佛教民族的人们相见,一般行合十礼,即双手合十齐唇或齐额,向对方致意。双手不宜过高,如果过头则被认为是拜鬼。一些少数民族见面也行抱拳作揖礼。主客之间见面,说话时要先称呼对方,尤其是对长辈更应如此,否则便被认为是没有礼貌。
越南盛产大米,人们日常的主是粳米,山区杂有玉米和薯类。副食品有各种蔬菜和肉禽蛋鱼等。调味品主要有盐,豆酱和鱼露。最普通的饭菜是米饭,白水焯过的蕹菜,即我们日常所称的空心菜,再伴以鱼露。此外,糯米饭也是受大众欢迎的食品,经常用来待客。越南最典型的糯米饭是用木鳖果汁搅拌而成。木鳖是一种蔬菜类植物,果食外皮带小刺,成熟时为红色,味甘。这种糯米饭看上去晶亮鲜红,味甜而有滋补作用。在隆重的节庆和招待贵客时,主人也会制作大个的糯米棕子,请人品尝。
越南人就餐一般用中式的碗、筷。客人作客时用水,用烟或用饭前要先向主人说一句:“不客气了”或“您先请”等,以示礼貌。这一点与中国人的礼仪相象。越南各族人常用他们最喜欢的酒和生冷酸辣食物待客,客人不应拒绝。
越南当地民俗
越南人的饮食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烧烤为主。他们吃饭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粮以大米为主,爱吃粳米,也吃杂粮。肉类有猪、牛肉和鱼,尤其喜欢用鲜鱼加工成“鱼露”。“鱼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蔬菜以空心菜为主,也种白菜、黄瓜、南瓜等。农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镇的部分居民有嚼槟榔果的嗜好。
由于受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越南的文化习俗与我国相似。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盘古节和送灶王节等。春节是越南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按照越南的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节”开始,就算进入春节了,届时,各家女主人都要赶制新衣,连日准备年货,还要清扫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团圆饭,燃放鞭炮。春节主要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节主要是祭祖扫墓;端午节是夏历五月初五,主要内容是吃粽子;中秋节是夏历八月十五,主要内容是吃月饼。中秋节以儿童活动为主,所以中秋节又叫儿童节。
[图片1]
越南的语言文化
越南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的国家,官方正式认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个。依据越南统计总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于2010年所公布,于2009年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约8,584万人。其中主体民族“京”(Kinh)族占%,其余53个少数民族占%。京族人是狭义上的越南人,其母语就是越南语(越南语称为Tiếng Việt)。若就语言分类的角度来看,越南的民族数量远多于54个民族。
根据Ethnologue(Lewis 2009:537)的纪录,若不包含手语,越南境内共有105种语言。越南政府认定的54个民族分属于下面5个语系:“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壮侗语系”(Daic)、“苗瑶语系”(Hmong-Mien; Miao-Yao)、“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和“汉藏语系”(Sino-Tibetan)。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被采用为全国性官方语言,用于教育体制及大众媒体。约90%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21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意识的抬头,民族母语的教育权与传播权逐渐受到重视。譬如,在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已经使用一些少数民族语如苗语、泰语、高棉语等放送。
越南语因为过去曾用汉字且有许多汉越词,于20世纪初曾被误会为汉藏语系的成员。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越语应该分类在南亚语系底下较适当)。越南语大约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数腔调及词汇的差异外,基本上方言之间可以互相沟通理解。建国后越南是以位于北方的首都河内腔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