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人的需要.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周围事物和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一种以上的策略,不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解固定的模式化的问题.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学会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思维的方式,与一般的解决书本上现成问题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学生要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自觉地、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联系,这样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
2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一
数学知识是前人通过辛勤的智力劳动获得、积累并证明的正确结论,它的获得过程蕴含着培养智力的因素,它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推理等逻辑方法训练人的思维,具有可贵的启发智力的作用。数学内容可分为科学的数学内容和作为教材的数学内容;科学的数学内容一般结论精确、逻辑严密,作为科学专著,其目的是让读者明确并信服相应的数学理论。而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其教材除了保证必要的严谨性以外,更力求于理解。它不仅要保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让学生信服,而且还要让学生完全理解,还必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但由于篇幅等因素,一般的教材,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材,不可能具备上述条件,因此教师就要想办法,充分备课加以补充,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分为原始概念和推出概念。对于原始概念,不能用别的数学概念去定义,只能从实际事例中抽象理解。如集合、平面等。对于一般的概念,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给概念,下定义的过程,而仅仅强调“从定义出发”,只是注重了内容的学习。
如果从概念定义到概念定义或采取直接定义的方式来引入某个数学概念,学生也不易理解,也没有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这不符合数学发展智力的作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学生没有参与概念的形成。即便是死记硬背,把概念机械地记下来,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运用启发式从实例出发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但能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且学生充分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是原始概念,最好用实例去解释,让学生来理解。而对于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去。例如函数的概念,就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以一种书的数量、书价与所付款的关系来进行讲述,形成自变量、应变量的关系,抽象出数学概念。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来说,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图片0]
3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二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三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小学数学要注意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感。如在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这一课时就让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球等等,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又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高度观察物体,教师特地在教室的中间竖起一架“人”字梯,梯子上面摆放几个不同的物体。教师严密地组织学生观察,第一步,坐着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第二步,全体起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第三步,站在课桌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由低到高,由近而远。在进行第二步,第三步之前主让学生先猜猜,再看看,最后说一说。学生好奇而兴奋,情绪高涨,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了数学原来也这么“好玩”。通过这些直观形象教学的手段,使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所以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也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
适时进行抽象概括:抽象的概括是数学思维最重要的特点。所以,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形象思维,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过渡,促进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抽象逻辑思维的具体过程是:通过直观对认知的内容进行感知,再适时地建立表象,及时向抽象的概念或数量关系过渡,最后根据数学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只要我们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运用一些科学的思维训练方法,把思维训练贯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学生的思维一发展,那么数学的学习成绩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就是二年级数学教改教研方法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