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培训新闻 » 中小学 » 幼儿早期教育 » 全脑潜能开发 » 终于明白侗族的风俗习惯

终于明白侗族的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22-12-12 06:38:02

侗族是当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侗族人口为两百九十万左右。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有所差异,那么侗族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呢?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图片0]


侗族的节日习俗

春节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侗族的信仰文化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在侗族信仰的众神当中,以女性居多,有所谓坐守山坳的“萨对”,守桥头、床头的“萨高乔”、“萨高降”,偷魂盗魄的“萨两”,传播“天花”的“萨多”,制酒曲的“萨宾”等。

此外,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叫做“萨岁”,又称“萨麻”、“萨柄”、“萨堂”,为许多侗族地区所信奉。人们认为她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保境安民,使六畜兴旺,村寨平安,几乎村村都设有她“神坛”。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信仰多神,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因此,也有的地方间设庵堂寺庙,敬奉观音、南岳、五台、关圣、文昌、二帝等神。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图片1]


侗族的银饰文化

银饰是侗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银饰加工艺术是已流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从事加工工艺的人,当地称之为银匠。侗族银饰的加工,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五道工序,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

侗族妇女习惯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佩戴上自己喜欢的各种银饰。插着各种银簪、银钗,颈项穿戴护胸银板,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手戴银质护手筒,外戴各自银质手镯,有的多达10多对,从手腕处叠到上胳膊。手指戴有银戒子。

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除了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里手,在造型设计上苗族银匠也堪称高手。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

侗银并不是纯银,它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银的含量在50%左右。侗银饰经戴过后如长期放置,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再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侗族妇女和儿童饰物。侗族妇女在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在发髻上,插着各种银簪、银钗,簪上缀有彩色花卉,象银蝶起舞,白凤展翅,走起路来,彩花颤动,吊铃摇曳,耳附晃动。颈项穿戴护胸银板,板上套戴四五个由小到大银项钏,还有吊胸兜和围裙的银链。

手戴银质护手筒,外戴各自银质手镯,有的多达10多对,从手腕处叠到上胳膊。手指戴有银戒子。有的全身银饰重达5~10千克。婴孩头戴罗汉帽,前沿缀有十八罗汉,下沿缀有十八朵梅花,额头正中为狮头,两旁有圆圈。脑后吊有7~9根短链,末端吊有铃当、葫芦、方印、鹰爪和仙桃。孩童走路、摇头,银铃叮当作响。

侗族中的银饰品含银量仅仅只有50%,所以并不是纯度很高的银。但是其本地特有的银饰文化却又为这看似平常的银饰品增添了几分色彩。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