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什么,是官地,西门口,白梁坑,井昂园,是渡槽,东坡,望春脑,分岭的后边,是家门口大槐树下的乘凉、吃饭,是大桥上孩子们欢笑和大人们的聊天,下面是新励成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我的家乡3分钟普通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2我的家乡3分钟普通话之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泰州特产,这还不简单,大家都知道:“早茶、三麻、黄桥烧饼……”,一说一大堆。这些都是,但要我来说,就两字—“文明”。
地方一
我先来到大街上,虽然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但是人行道上、十字路口,人们还是不闯红灯,不逆行,听从交警的指挥。一些春游、踏青的人都不插队,不拥挤,仔细听着导游的讲解,跟随他的步伐。小朋友过马路也不打闹,井然有序的过着斑马线。
地方二
我想搭乘公共汽车去泰州古文化景点—老街玩一玩。公共汽车到站了,只见人们排队上车,前上后下。虽然车厢很挤,但是一点也不嘈杂。看到一位小学生给老人让座,我深受感动,这是多么文明的表现啊。
地方三
到了老街,看着这古老的街道,看到了设计师们的心血与智慧。走在青石板上,感受历史古文明的气息。我继续往前走,小路两边的商家,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生意都不错,门口都很干净,因为大家伙都会很自觉的把产生的垃圾扔进垃圾桶,留地面干净。
要是有人问我,你的家乡特产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他,是“文明”。因为文明让我们泰州这个家园更加美好,我爱我的家!
3我的家乡3分钟普通话之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家乡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产丰富,红通通的柿子、黄澄澄的枇杷、粉嘟嘟的桃子、浓香醇美的凤城老陈醋、肥而不腻的海门山羊肉……但我最钟爱的还是那不起眼的地瓜。
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着农田,一株株地瓜苗尽情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伸展着嫩嫩的绿叶。
夏天,地瓜长得更茂盛了。长长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无拘无束。一片片宽大的叶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密不透风。一阵风儿拂过,它们欢笑着,舞蹈着。
转眼到了秋天。瞧,有的地瓜从泥土里探出了脑袋,好像希望农民伯伯快点把它带回家呢。挖出来一看,呵,它们穿着淡红色的外衣,形状各异:有的细细长长,体态匀称,像苗条的淑女;有的凹凸不平,体胖腰肥,像可爱的胖墩;有的圆如皮球,有的形似纺锤,有的又像一对双胞胎抱在一起……
[图片1]
别看地瓜其貌不扬,吃起来却让人回味无穷!蒸、煮、炸、烤……无论哪种吃法,都能让你百吃不厌。清蒸的,剥开皮,咬上一口黄色或红色的瓜肉,就像咬在棉花糖上,甘甜绵软;削块煮粥,香甜可口;切片油炸,香酥劲脆;蒸熟后捣烂和上面粉,做成地瓜圆子,更是甜糯爽滑。地瓜还可以生吃,那清甜爽口的味道绝不亚于苹果。
我最喜欢吃烤地瓜。这不,望着屋檐下小山似的地瓜,我抑制不住馋虫的诱惑,挑了一个又大又光滑的放进微波炉里。“叮咚!”我连忙打开门。哇,香味扑鼻而来。我顾不上撕去外皮,一掰两半,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啊!”我不由地大叫一声。真是心急吃不了热地瓜啊!过了一会儿,地瓜终于不烫了,我大口大口地啃起来。呵,甜甜的、软软的,真是人间美味啊!
地瓜不仅味儿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胡萝卜素等,多吃地瓜可以滑肠通便、健胃益气,还能延缓衰老、减肥抗癌……难怪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品”呢!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垂涎欲滴了?现在正是地瓜收获的季节,快来我的家乡尝一尝这人间美味吧!
4我的家乡3分钟普通话之篇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宝应县是“荷香之乡”,特色荷藕美食有藕粉、藕夹子、捶藕、藕粉圆子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藕粉圆子。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又去吃藕粉圆子。不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两个热气腾腾的碗,圆润透明的藕粉圆子与汤圆差不多大,但没有汤圆白,在浓汤之中半浮半沉。我忍不住夹了一个放进嘴里一咬,滚烫的馅心流进了嘴里。“啊!”我叫了起来。妈妈说:“心急了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先轻轻吹一吹,再慢慢品尝。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藕粉圆子夹在筷子上柔韧而富有弹性,吃在嘴里细嫩爽口有嚼头,吃完仍觉余香不绝。
藕粉圆子是传统特色美食,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清朝中叶,由一位来自湖垛的御厨精心制成这种带有独特民间风味的宫廷点心,令皇后大为赞赏,从此传开,也成为宝应地方传统名小吃。
藕粉圆子的外皮是用藕粉做的,所以粉红透明,晶莹剔透。制作时,先根据个人口味调制好馅心,将馅心搓成圆形,再滚上藕粉,下入开水锅后立即捞出再滚藕粉,经过反复滚烫,藕粉圆子就制成了,煮好出锅时还要加白糖、桂花。
藕粉圆子香甜爽口,滋润开胃,嫩滑柔软,不但营养价值很高,而且还有特别功效——解酒提神。素馅心藕粉圆子适合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不吃猪油的人使用,有强身益气之功效,已成为家乡招待中外客人的特色菜肴。
看了我写的藕粉圆子,你是不是想来宝应,亲口尝一尝呢?
5我的家乡3分钟普通话之篇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我的老家——林州的一个小山村。投入田野的怀抱,满眼都是秋收的痕迹。
奶奶站在田边迎接我们,手里拿着刚摘下的谷穗。我从奶奶手里接过金黄的谷穗,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一股芳香沁人心脾。向四周环看,玉米秆在秋风徐徐吹拂下,叶子“哗啦啦”响着,好一幅美丽的秋景。新翻的泥土潮湿发黑,捧在手里,凉凉的。
乡间的小道上,满地金黄色。是什么呢?睁大眼睛再仔细看,原来是玉米粒!金黄的玉米粒铺在地上,在小树林的衬托下,尽显田园的幽静、和谐之美。
走进老家的宅院,满是秋的颜色,满是秋的气息。墙头上的丝瓜一个挨着一个,像调皮的小猴子;佛手瓜的藤上硕果累累;苹果和石榴,散发着阵阵清香;院子西边的白菜还没有把“衣服”穿严实,依然生机一片。
午后,躺在成堆的玉米棒上,躺在苹果树下,抬头看看天,格外高,格外蓝;头上的苹果,顺手摘了一个,嗅了嗅,是那么清香。就在出神的时候,“咩咩”叫声,把我的注意力吸引走了。原来是家里的绵羊,他们正吃着干燥的花生秧。看它们有滋有味吃着,我想:羊也在品味秋天呢!
伸了伸懒腰,我又陷入了秋的思绪中。我想,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不是也是秋天的一景呢?
好一派秋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