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将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人和事设置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价值与魅力,从而更富热情得投入到一堂语文课的学习。对此可采取以下对策:1)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通过展示实物来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乃至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情境创设手段,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展示实物来创设情境能够帮学生迅速地、客观地认识事物,使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得到逐渐提升;2)借助图像创设情境。
[图片0]
通过图像展示情境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体会到通过语言描述或事物展示难以实现的情境,将抽象的事物具体的表现出来,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图片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二)增进情境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来源也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是累积写作素材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经验有限,对此教师应通过巧妙设置情景增进学生对情境的体验,从而使其语言素养不断提升。
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三)善用角色扮演
单靠语言描述、事物展示或图片展示可能只能够引入较为简单的情境,而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情境手段却能够引入内容更为丰富的情境,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体会课文或其他教学材料中任务的情感变化,从而对课文或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语文阶段的课堂奇偶奥雪中,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和引入情境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角色扮演。
即遵循课文或其他教学材料中的故事发展和任务设置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进入情境、体会任务性格;4)课本剧表演,即使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一
一、 运用多媒体,带学生走入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康桥的美丽风光,然后听课文配乐朗诵。
优美凄惋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们仿佛跨越空间,在康河美丽的晚景里体味到作者对康桥真切、深挚的爱。在一定程度上领略到作品的韵律美、画面美。又如我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蝴蝶飞入山谷中聚会的情景,学生被这美丽的画面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从而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运用图画,设置情境
优美的图画,情境的再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于图文并茂的课文,可以利用图画的展开创设出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客观事物,使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提高认识能力。
例如:教学《小珊迪》一文时,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是教材的难点。教学时,我借助挂图突破难点,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具体形象的画面。第一画面是小珊迪在街头乞求‘我’买火柴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珊迪破烂不堪的衣着,焦急无奈的神态,体会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的迫切心情。
然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我与小珊迪的对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了解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小男孩,他正在饥饿、寒冷中挣扎,使学生对小珊迪产生了深深的同情。第二个画面是小珊迪被撞后躺在床上的情景,出示挂图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叙述看到的情景。
通过鲜明而生动的视觉表象,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情景再次受到触动:小珊迪的家境是那样贫寒,但不属于自己的钱他一分也不要:临死前他牵挂弟弟无人照顾,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他是多么的诚实、善良啊!这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他们披文而入情。
我分明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噙着泪水。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这样的图文结合,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三、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如我在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在品词想象,体验被欺这一环节。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语。一个学生说:描写丑小鸭受欺负的词有咬、啄、讨厌。另一个学生说:我来补充:孤单、钻出、离开。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很会抓关键词。
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看图,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咬丑小鸭的,公鸡是怎么啄的,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么讨厌丑小鸭的?生分别说图意。在创设情境,体验被冻这一环节,我边演示课件边描述:丑小鸭就这样挨过了一个又一个苦难的日子。
慢慢地,天气转凉了,秋天到了(生齐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又边演示课件边描述: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只可怜的丑小鸭,当你望见一群洁白美丽的天鹅在空中翩翩起舞时,你会想些什么呢?一生说:多美丽的天鹅!如果我也和他们一样美丽,那该有多好啊!另一生说:我从没见过这么美,这么高雅的天鹅!我接下去说:同学们,描写这样一种心情,课文用了两个什么词?生一齐回答:又惊奇,又羡慕。
我板书词语,说,这样的好词语请你们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牢牢记在心里。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让学生抓住 又惊奇又羡慕等词语的感悟、朗读,进一步拨动了学生内心的琴弦,使学生进一步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通过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富有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将他们的情感带入某种境界之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因为《王二小》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对此了解甚少。
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为了再现意境,我采用了歌曲引路的方法。新课伊始,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段,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渲染了课堂气氛,烘托了小英雄的形象,使学生对王二小油然而生敬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在课文即将结束前,我又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歌曲声中,学生再次体会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学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发,对小英雄王二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习课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读多练、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谁的本领大》时,我并没有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又如:教《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因此,我请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这样的表演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二
(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运用场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亲近感,让他们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中感悟并思考。从目前我国的小学教材来看,很多文章其实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完全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也会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印象,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信息几乎无法分离。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已经十分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常可以见到现代信息技术的身影。
教师在创设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音乐、动画、视频、图片等要素,为学生们再现教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获得课堂知识。
(三)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情境
除了构建生活化情境和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自我朗读、分角色朗读以及直接表演。让学生体会情境,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四)利用自然感受情境
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有成群结对的鸡鸭,有碧蓝万里的天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鼓励学生亲自用手触摸树上的嫩芽、河中的流水。
如果以“春”为主题要求学生写景状物,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春天的自然情境,教学生现场学习用语言来描绘大自然。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会有滔滔不绝、一吐为快的感觉。
中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具体空间想象还不完善,仍然离不开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和学生生活中的具体经验,缺乏总结概括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让他们仔细观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航天飞机》一课教学时,我将航天飞机的玩具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航天飞机”。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中对“航天飞机”的外形描述一边观看“航天飞机”这个实物,在头脑中就会非常容易形成“航天飞机”的形象。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准确运用语言描述“航天飞机”,促进了对航天飞机外形的认识和了解,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航天飞机的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
(五)利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语言能营造各种气氛,令人身临其境,还能给人以美感,让人心驰神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来渲染情境。如在朗读课文《春姑娘》时,教师可以配上柔和的轻音乐,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春天情境,好像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阳光;在教学生朗读课文《大江保卫战》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为了谁》,学生就会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就会感人肺腑、声情并茂地朗读。
又如在教学写景散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先出示课文的插图,然后结合图画对课文进行讲解,并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漓江山水之间,看到一幕幕漓江美景。
在学生感受漓江美景之时,教师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清新秀丽的山水、无限优美的音乐和饱含深情的语言,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情境气氛,让学生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为漓江的迷人景色所陶醉,由此培养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三
一、对比情境的创设
所谓对比情境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属性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二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语文科学魅力的最大化展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对比情境,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教学《怀念母亲》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对比情境活动,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上一年学过的文本《慈母情怀》,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并思考、讨论,这两篇文章不论是在描写的内容、写作的手法还是所寄托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对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中作者赋予的对两个母亲的怀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也有着重要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对比情境中掌握知识。
二、表演情境的创设
表演情境是符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也是能够满足学生表演欲,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要有效地将教材文本转变为课本剧,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表演情境之中,以确保学生在互相交流、个性表演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进而,在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分别扮演“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角色,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揣摩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用自己想象中的语气进行对话表演。
最后,我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草船借箭”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想象和对比中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经过。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而且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探究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语文学科价值的体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图片1]
但是,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切记所创设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否则,都将会影响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问题情境法进行授课,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文本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文本对原始森林的描写中抓住了其哪些特点进行描写?(3)作者又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4)水的什么特点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文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感受天山的景色时,获得美的熏陶,进而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除上述的三种情境之外,我们还可以创设应用情境,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设想象情境,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音乐欣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些都有助于语文学科魅力最大化展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结合教材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创设有效的情境来展现学科的价值,来展现学科的魅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