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语文作文拟题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 反常法。
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世上只有爸爸狠》等都有这个效果
二、 公式法。
《7-1=0 》(诚信)《8-1>0》(学习)、《1+1 >2》(团结)、《诚实+信用=财富》(诚信)等用数字作题目,准确概括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启示。如《8-1>8》()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图片0]
三、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再如,针对当前中学生重文轻理的现象,有个同学写评论文,拟题为《要重理“亲”文》。这题目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而如果拟成《要文理并重》《不能忽视文科》等标题,就一般化了。
四、借用法。
《众里寻他千百度》(诚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思念)、《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宽容)、《对面的老师看过来》(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与沟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等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广告词等直接引用或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如《不能忘却的记忆》改造名片而成,《爱拼才会赢》借用歌名,《敢问千年谁最酷》改造影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借用成语俗语。《九百九十九个心愿》、《都是“耶”们惹的祸》借用歌词《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都是月亮惹的祸》、《何以解忧,唯有文章》、《女大十八变》、《我的眼里只有你》、《人约黄昏后》、《杞人忧水》、《男儿当自强》等也是使题目推陈出新,能吸引读者。
2高中语文作文拟题方法技巧
方法/步骤
1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内容,确立自己要写的中心
2 在确定自己想要采用哪种模式的命题方法
3 短语型
一般为两组四字短语。如、心如止水,静待花开。给人诗情画意的感觉。这些都是可以自己总结的。
4 比喻型
如荆棘皇冠,用来描写挫折的
5 名言或名句型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
6 吸引人型
如一加一不等于二,不过这个已经很老套了,可以写 我要回家,对不起等等,,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不过这个一般用于记叙文书写
3高中语文作文拟题的方法
第一原则,那就是拟题一定要切合材料,尽量贴切材料主旨。其实,这个原则是对考生审题能力的一项检测,要求考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准确的找出材料主要想要表达的想法。题目一定是可以在审题人第一眼就可以理解你的立体主旨的范围内,不要太宽,讲求准确。
第二原则,高考作文拟题讲究的是题目要简洁精炼,不能太过冗长,跟“婆娘的裹脚布”一样似的多难看。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字数,争取在有限的字数范围内对审题主旨进行高度概括,追求“言简意赅”,另外这里可以进行悬念式题目,让审题人发起想要读下去的欲望,这样就有了加分的希望。
第三原则,在往年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尽量做到“不落稞巢”,追求一定程度上的新颖性。毕竟,作文,标题是一个相当出彩的地方,“题好一半文”,独具匠心的标题可以给予审题人一种吸引,为正文的铺开起一个好头。但这种方法,很讲究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需要能够积累。
[图片1]
具体方法
巧用修辞:
大多数人对一般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相当熟练的,这就决定了这种方法的群众的使用基础,而且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难度比较低。在作文的拟题中,我们可以根据材料所要表达的具体意思,进行构思,灵活合理的运用某些修辞手法(修辞格)来对我们原定的标题进行修饰,在原有意思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意义深化,是题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eg.比喻——《父爱是座山》
拟人——《我和诚信有个约会》
夸张——《胆大包天》
反问——《金钱价更高》
设问——《谁是第一?》
……
名句尽其用:
说好听一点呢,叫做“巧妙化用名句”,按我的话讲呢,就是褒义的“狐假虎威 ”,一些聪明的狐狸借助了老虎的名声威风来获得一定的利益。 这种方式也是值得赞许的,至少是一种仔细研读经典的具体表现,而且可以灵活的运用,也是语文水平的一种体现。 学会“借势”,借名句的东风,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分数。
eg.《一千零一个愿望》、《爱你在心口难开》等。
4高中语文作文的拟题方法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