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有效方法及途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情感熏陶法
“思想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设一种意境和气韵,以打动听者的感情,陶冶听者的心灵”。的确,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
[图片0]
如教学《灰雀》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三只灰雀十分惹人喜爱,以及列宁对它们的喜爱。但是,简单的几行文字并不能让学生们对灰雀产生喜爱之情。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轻音乐并加上自己对这三只灰雀可爱的样子的描述,同时让学生想象。然后,睁开眼睛,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灰雀怎样?这时,同学们很兴奋地举起了小手,“我仿佛看到了灰雀们在树枝间玩耍呢!”“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欢快地歌唱。”
“我觉得这三只灰雀非常可爱!”…… 由此,学生与列宁的情感达成了统一,这也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二)品词析句法
通过字、词、句辐射,讲明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在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通过对“创举”一词的理解,学生知道了赵州桥是史无前例的,而且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并且,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了赵州桥是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伟大工程。由此,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要感叹什么?”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这句话时,同学们又会有了更深的感受。
(三)榜样学习法
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如在教学《爬天都峰》时,由于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天都峰的高和陡,并对此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后来,“我”和老爷爷都爬上了天都峰。
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反复地朗读感悟,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的含义,而且此时他们也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退缩。这使得学生们在意志品格上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并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要向主人公学习的强烈愿望。
(四)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
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通过对勤狮子和蓝狮子在语言和行动上的对比,学生已经对这两只狮子在心里有了一把判断优劣的“尺子”,也就是他们的情感价值取向。于是,老师问:“你喜欢谁?为什么?”这时,学生便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勤狮子,因为它很勤劳。
2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一
一、以文述情法
一部乐曲有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也有其基本情感的表现:是爱或是恨,是喜或是悲,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应有目的地通过“读”从课文的整体去把握情感。例如,学习《大海的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看到伟大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时的欢乐、自豪的感情,教学中可设计三次自读:一是读课文。
思考文中儿次写到大海在唱歌?各唱的是什么歌?二是默读课文。想想是在什么情况下“我”觉得大海唱起了欢乐的歌?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大海唱着一曲新歌?用笔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词语、句子。三是朗读课文。在了解了海港繁忙的景象和深海中的石油钻探船的雄伟气势后,体会作者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赞美之情。
二、以境引情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中蕴含着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语文教学进行美的渗透。以境引情法就是通过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北京》时,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放一段介绍北京风光的录像,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声像环境中认识庄严、雄伟、美丽的首都北京,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向往、热爱首都北京的美好感情。
三、引申发挥法
对一些故事性或象征性的选文,在讲述经过得出结论后,还必须进一步加以恰如其分的引申发挥,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领悟出更深的哲理。例如《丑小鸭》一文,写出了丑小鸭出世后处境坎坷:养鸭场受欺辱,树林里遭追赶,湖边险冻死等,面对艰难曲折的前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最后成了一只漂亮的天鹅。
课文分析后,要因势利导,由事及理,加以引申发挥,揭示出其中哲理,使学生受到启迪—真、善、美的东西,即使开始时没有被发现,只要经得起考验,终有一天会显露出来的。
四、联系实际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定要争气》一文,表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
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自觉,欠刻苦,粗心,自傲等,通过联系对比,教育学生应该以童第周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胸怀大志,为中华的崛起腾飞而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五、课外延伸法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延伸。课外延伸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依靠作业或作文进行延伸。例如学完《雷锋日一记二则》后,学写“做了一件好事”。二是依靠课外阅读进行延伸。
例如学了《周总理的睡衣》,可指导学生看有关周恩来同志的传记,使学生对周恩来同志平易近人、关心人民、忘我工作、俭朴生活、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二
一、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进行,以促进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在课文学习时,教师要注重课文的真实情感,通过对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真实情景模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在学习中得到体会,融化文中的德育内容。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潮来之时的录像录音,让学生感知潮来之时的气势,默读课文中关于潮来的描写,最后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学生很快被壮观的自然风景所吸引,也形成了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二、结合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结合教学法,可以将校内校外知识、课内课外知识、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结合教学法中融入德育内容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了。
例如,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给学生上一次德育课,如,一次购物中发现售票员多给了一个阿姨一块钱,这位阿姨立即退回去了,通过这样简单的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受到了诚信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品质。
三、综合渗透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1)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吐露自己的心扉、挥洒自己的才情,而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2)教师在课前三分钟可以融入德育,如,针对新闻中的一次交通事故,教师可以给学生上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课,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3)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教学法,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榜样、明星榜样、名人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
4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三
一、在生字及生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当前小学教学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常用汉字大约为3000个,教师在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认知这些汉字,在该过程中便可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汉字进行观察,从而对字形与为人处世之间联系进行探究,通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产生较高兴趣,对字形进行探究,较好明晰字形结构,并且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比如,在对“孝”与“乳”等生字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将“守孝悌”与“羊跪乳”等有关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解,对“乳”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含义对学生进分析,然后可让学生开展想象,对母爱的伟大进行思考。比如,在金文中,“孝”字包含子女敬爱老人,在小篆中,“孝”字包含子女背着双亲,这些字均充分体现出子女敬爱父母。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相关故事,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汉字加强记忆,并且能够着手于学生思想品质,对其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德育渗透得以较好实现。
二、在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很多德育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本中具体内容,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着手点,选择适当策略进行教学,在传统、爱国及理想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小学阶段便能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奠定较好基础。
因此,教师应当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在对《游子吟》这首古诗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表述出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的情景,诗中前两句内容为手中线与身上衣形成的对比。
中间两句内容表现出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以及母亲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中以春草为喻表达作为人子要懂得报答母亲的恩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母亲的爱,从而也能够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在对整首诗歌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场景进行回顾,可让学生自己诵读,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母爱,能够对母亲充满感恩,从而使德育渗透得到理想效果。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将自身真实情感抒发出来,对积极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在作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人格品质和文章品质两者之间关系充分了解。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创作高质量作文单纯依靠良好写作技巧及出色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另外一个更加重要因素就是人格品质。其次,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表达出自身真实情感,要保证学生有素材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激发其热情进行写作。
[图片1]
另外,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大自然中,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民族责任感及自豪感得以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对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能够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求真精神进行较好培养。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方法及途径,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加强重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不但是教学改革需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较好培养,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较大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