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就要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教师才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学生只有在感不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图片0]
做好学生的及时表扬
每一个人都有虚荣,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进步、成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特别是小孩子,所以老师一天都要把学生的进步、做得好的地方挂在嘴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同学面前感到光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不要让家长时常把自己的孩子“不行”“差”这些话挂在口边,这样会打击学生,会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我不行,我就是差,不利于学生成长。同时,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进步通知家长,采用写信、打电话、家访等,让家长与老师一起表扬学生,让学生听到的都是好的,这样他的思想都会是些积极向上的,这样才有利于老师的教学,学生的成长。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调动数学课堂气氛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动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给学生以“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的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起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新知提问。一堂课,出现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
4.操作提问。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的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学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他们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出示一道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问学生“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油然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上课如能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也就是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好,不仅对于掌握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爱好,都有好处,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我作了点滴的尝试。
在引进新课时,注意设计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要求解决的愿望。例如:在教10的认识这个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学过的数有哪些(0、1、2、3、4、5、6、7、8、9)在这些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数字9好骄傲啊,0很不服气,它和邻居1想了一个很妙的办法来对付9,这时我就让学生猜一猜:0和1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而且还深化他们对所学数的认识。
[图片1]
小学生有好奇的特点,教学方法要注意新颖多样,学生会感到欢欣、愉快。如教小数的大小不变,先出示了3、30、300,要学生添上单位名称,使这三个数所表示的量一样大。当学生讨论出依次添上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名称后,它们所表示的量就一样大了,学生很高兴,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感到这是一种乐趣。接着又展开讨论,要学生进一步动脑筋,使这个数用同一个单位名称“米”来表示,于是引出米=米=米。再进一步讨论,就这样,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了小数的基本性质。
4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