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打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数学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立足点,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思维的技巧。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图片0]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说理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很多时候,我发现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面都比较欠佳,尤其是一些拗口的语句对学生来说显得十分困难。于是我开始注意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例如,在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通过操作能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我就注意引导学生用精练的数学语言
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底×高÷2。 通过这样严格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图片1]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许多学生家长都和我说:我的小孩在解决实际问题(原称应用题)的时候似乎不懂得方法,看他题目只是读了一遍就动手做了,检查一下,经常会出现错误。的确,实际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相对比较差(当然不排除个别学生的习惯:不加仔细分析就动手做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呢?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这样的做法:先让学生通读整道题目,找出相关的信息;再把信息进行整理,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最后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如果信息给出的比较多或者是计算步骤比较多的问题,就让学生思考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你该先解决哪个中间问题,然后再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出现的错例,我也请学生自己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重新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下,学生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得到了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相结合,由感性到理性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心理过程。教学时,准确地把握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直观材料,并适当增添典型实验操作,强化形象感知,而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度,上升到抽象,才能在获取知识同时发展能力。
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集中思维是学生在学习中惯用的定向思维,发散思维则是定向达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新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即体现思维的活性。能力的迁移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向性训练与研究,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技能,使问题得到研究和深化,使学生思维有多向性的发展。
三、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正向思维的形式是以A到B为前提,逆推为B到A,逆推能力更需要严谨的推理和慎密的思维过程,教材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多项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已知方程求根与已知方程的根求原方程、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分析法与综合法、直接证法与间接证法等等,整个教材的教学方法无不体现这两种思维方式。教学中应把握这种双向思维训练,在顺推之后进行逆推,而且更注重逆推能力的训练,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周密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求同思维是从已知的条件和目的中寻找答案和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方向集中于某一方面,即用常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方面推测和构思中来“探试”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反复结合,才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奇性。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因三个内角位置分散,一致认为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使角集中起来,这是思维的求同至于如何添加辅助线这便是思维求异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比较:异中选优,学生的求异思维十分活跃。
4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通过组合,观察,类此,联想,猜测等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灵感。
爱因斯坦说“真正最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由于创造思维往往是在组合,观察,类此,联想过程中通过思维的优化组合,产生直觉或灵感,进而大胆的猜想结论,然后再通过观察,类此,联想,论证,不断的改造和完善结论,最终实现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以上各种思维的培养,通过观察联想能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大胆的联想、猜测、寻求答案,并能在类此中发现异同,真正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均值不等式的教学中,由二元的结论推广到三元甚至得结论,就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类此、联想、猜测,进而论证其正确性,最终得出结论,实现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