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方法,供大家参考。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古诗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展开:
(1)对联教学。古诗词中所展现出来的是对仗的工整和意境的优美,如果采用对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拥有古文知识,便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具体教学的开展要循序渐进:第一步可以让学生背诵“声律启蒙”内容,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第二步,进行简单的对联知识讲解,然后提出简单的对联题目,如:月对( ),清风对( ),艳阳天对( ),这样逐步加深难度。
[图片0]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进行古诗积累活动,积累的越多,学生的理解就更容易。
(3)归纳古诗。根据描写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有利于形成更好的意象知识。总之,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出已有的知识水平,形成鉴赏能力。
2.加强审美鉴赏教学。
例如: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提供写作背景,说明作者李绅幼年丧父,从小就由母亲亲自教导,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下了该诗。有了这个写作背景的说明,就可以更好地说明这首诗的创作原意不是要“劝人珍惜粮食”,而是要展现出“农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平等的待遇”。
至于“劝人珍惜粮食”则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延伸意义。其次,古诗词以独特的韵律美和情境美来打动人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朗读来鼓励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境美。
3.加强自主理解教学。
例如教学《观书有感》时,教师可以组织如下的小组合作内容:(1)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小组内初步自学这首诗。提示内容:自由朗读,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诗的意思。(2)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这种表现手法较为特殊,你有什么疑问吗?(3)课后小组合作:搜集一些读书名言和富有哲理的诗。
另外,自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不要一味地强调教师的认识。总之,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流活动的组织,打破传统的一人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表达,并及时给予有效的点评和指导。
2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方法一
一、感悟诗歌情境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情境
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而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教师要通过不同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从而得到实现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在读中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2.在绘画中想象诗歌情境
很多诗歌都是融情于景,诗中有画,极富绘画之美感。教学中,我们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在表演中再现诗歌情境
很多诗歌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哲理美。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拓展诗歌朗诵和鉴赏
在学完一首诗歌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①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同类题材作品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对以前鉴赏的诗歌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②向整篇著作拓展。③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这样设计以点带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诗歌美的鉴赏能力。
三、运用诗歌写作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教师在学生学完诗歌后,可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将诗歌进行扩写、改写或创作等。在扩写、改写、仿写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出色诗歌的情趣和意境,并有所创新。
1.扩写诗歌
把诗歌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解决了学生写作时的偏题问题。要扩写的诗歌,先要求学生理解并熟读,使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诗歌内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通过写文章,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会大大加深。
2.改写诗歌
诗歌内涵隽永,意味深长。深入诗歌,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这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将其改写成文章,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创作诗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学习了诗歌,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学生们痴迷于诗歌,个个跃跃欲试。教师可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诗歌虽然不太工整、漂亮,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学生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
3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方法二
一、注重积累
加强古诗的背诵,并不是最好的积累方法。片面的背诵,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背了下一篇忘了上一篇。这么一来,根本起不到积累的作用。相对于背诵积累,理解着积累更加重要。每篇古文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记忆时间增加,也能加强对于古文的融会贯通能力。苏教版教材选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选取的古诗难度逐渐增长,内容富有故事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文学积累。
二、授之以渔
目前大多数老师对于古文授课的重点在于背诵上,认为背下来自然就理解了。对小学生而言,古诗古文课往往枯燥乏味,作为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积极性,比如播放与古文主旨一致的动画,与西方寓言比较古诗的联系和区别,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从学理上看,古诗的学习,更加侧重于抒情和说理。老师在授课时要更加注重对于文章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将古文传递的思想深入课堂教学。只要主旨和思想正确把握,对于文章的理解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达到更好的学习理解效果。
三、环境熏陶
父母和老师的强制性背诵要求,让孩子们对于古诗古文的兴趣被磨灭,孩子们已经看不到古代诗歌的美好,而是认为古诗非常枯燥。所以学生们要主动接受古文学习,多阅读,多体会。在阅读和体会中积极思考,探索古诗中的奥妙。
在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语句时,请教老师或者教辅书,也是一种赏析诗词的方式。总而言之,学生不要对古诗文产生负面情绪,如果已经产生了,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了解古文的美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才能沉下心来,认真赏析品味。
四、诵读助悟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长相思》时,课堂里17次传出诵读的声音,语言和精神在诵读中积淀,情感在诵读中飞扬。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心灵的诗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吟出不同的感悟,带领学生渐入佳境。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思路。诵读时,根据诵读内容配以图片音乐,而不再是单纯出示文字。这样,能使学生的诵读内容具有活力、生命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然后把文字放入,再加以与意境相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片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诵读,增添一份情调,也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整体提高鉴赏水平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从教育者,到家庭都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文学习环境。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苏教版教材的选材优势,抓住古诗的精神灵魂,运用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围绕中心思想开发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最好的赏析方法就是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开拓思维。
4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方法三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 探索诗中意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文学作品中,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表达的感情也最为丰富 。也这是这一点,体现出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探索意境,创设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首先,基于诗歌偏重于抒情言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可以从阅读欣赏诗歌的感情着眼,从分析诗歌的语言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切感情。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在阅读诗歌时将自己作为“意中人”的习惯,小学生这个年龄正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年龄段,这种代入式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体会到美好和愉悦。
其次,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将诗歌的内容通过分析,判断来教述给学生。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这就要求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同时达到学生领悟到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 获得美的享受。
2.启发学生探求诗歌的深层意蕴,在教学中着重于朗读、背诵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小学生在初感诗歌的情境后,深化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对一首诗歌的学习扩展至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来读更多有关与这个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诗歌,这也就很好的做到了课堂教学的扩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与表达能力,积极有效地将学生领进了更为广阔的诗歌天地。
[图片1]
另一方面,因为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反复吟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也应该要求学生在品赏诗句,体味诗情后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以加深记忆力和理解程度。而小学生这个年龄是记忆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年龄,因此背诵诗歌也有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3.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将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作为研究的目标。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兴趣,进而再转化为乐趣和志趣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等学习过程,使这种兴趣加深,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也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就辨别真伪美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