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 培训新闻 » 职业技能 » 播音主持 » 礼仪 » 终于懂了如何设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终于懂了如何设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3-02-02 12:12:46
1如何设定 小学 数学教学目标

如何设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具有层次性的,但是三种教学目标没有主次轻重之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综合教学因素,综合教学环境和知识,使教学氛围和结构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以此实现新课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行为主体与行为动词的描述模糊不清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而不是指教师。这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把教师和学生混在一块,根据设定的目标无法看出谁是行为主体,更无法看出达成目标应该用什么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提出在结果目标中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本案例描述中出现的行为动词有经历、感觉等,用这些词来确定教学目标,不仅可操作性差,教学评价也缺少根据。因为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是“了解、理解或是掌握”了所教的内容,而且这种目标陈述没有指出达到目标的途径,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无法进行观测。

[图片0]

2.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设定混为一谈

课程目标是国家规定的长远目标,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它也是教师通过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目标。而课时目标是对一堂数学课教学结果的预先规定,它应该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如果说课程目标是国家行为,而课时目标则由教师自主决定。当然没有课程目标作为依据,课时目标也就无法表述;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课时目标也是由课程目标转化而来的。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也有很多区别,因此,写课时目标时,不要写成课程目标。例如案例中呈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是一些长远目标,有的还是隐性目标,在每一课时中是无法达成的,这些目标落实在课时目标中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把这些写在课时目标中显然是大而空。

3.目标撰写格式僵化、标签化

许多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这样会出现僵化、形式化和标签化的现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目标都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分割,而人为的割裂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另外教学目标需要在这“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再来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一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来确定。

2数学教学目标一

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首先紧扣课标和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因此之前必须认真学习课标,依据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理解三维目标,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次把握尺度。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目标

直接了当。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2.分步出示。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3.画龙点睛。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在这一方面洋思中学走出了成功之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中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然后在给定时间内让学生去自学,目标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自学指导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时间规定了效益。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节约了大量时间为后面进行自学检测,当堂训练留足了时间。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先出示了几道复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分数、小数以及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然后出示自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学生在明确目标和方法的情况下开始自学,按照课前安排,自学时间为10分钟,结果不到6分钟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完成了任务,效果特别好。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一是旧知的铺垫为新知获取垫定了基石;二是出示了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三是出示自学指导规定了学习方法;四是规定了时间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用最短的时间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重点,节约大量时间进行巩固提高训练。

3数学教学目标二

(一)教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得到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锻炼能力的历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习以全新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环环相扣,紧跟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主要特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对数学学困生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小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意义并不明确,以往背诵乘法口诀都是死记硬背,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乘法的概念,把多个同样数字相加与对应的乘法公式进行比较记忆,这样学生在引导下会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转化和内在的本质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举一反三,自主思考所有乘法口诀的含义,进而建立学习的主体能力。

[图片1]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我要学”的主体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主体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主体学习意识的激发,只有学生具备内在的学习需求时,主体能力的发展才会成为现实。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数学学习目的情况下,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需要,转变学习的态度,形成“我要学”的学习动机。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多利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规范学生的已有兴趣,建立原有兴趣和数学学习兴趣之间的联系,实现兴趣的有效迁移,促进对数学学习探究的内在兴趣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对活动和实践感兴趣,在活动中会十分积极主动进行思考,自觉参与,教师就可以开发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有效实现学生兴趣的融合,带动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建立。

(三)体验目标

体验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绪发展,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枯燥的知识传递,更不是学生的被迫式学习,自然不能让学生带着负面的不良情绪进行学习,非认知教学因素,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规范教学过程,活跃教学氛围,营造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享受知识获得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进行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及时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建立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或者教师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情境尽可能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经历,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促进良好情绪的发展。

4数学教学目标三

1、目标的认定。授课前教师利用小黑板,开幻灯机,放投影仪,设问,口述等形式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就有了定向控制。

2、学法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教师要用简要、精练的语言的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即讲解),不能单纯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实验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数学课上成既有学生主动活动(实际操作),又有教师讲解引导,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目标的测评。目标的测评是教师对学生在本课中所掌握基础知识进行一项形成性的评价,是通过质疑问题,做题训练等方式完成,其目的是一方面可以督导学生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本课学习目标实施情况,使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安排训练补救措施,让学生的双边活动在信息中得到交流。

4、目标的补救。课后教师根据测评,反馈测评结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补救,使学生学一点,掌握一点,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5、目标的巩固。教师为了学生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中,就必须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训练(即练习课),如“一位数除二位数商二位数”的练习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USEIRY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