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做到导之有兴,授之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成为学习的主人。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技巧。
利用数学故事吸引学生,培养兴趣
如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他十四岁的时候就能巧解《孙子算经》,他在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中有着的伟大贡献。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祖冲之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和3.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以及我国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佳绩等。在教学中适时讲解一些数学故事,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故事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图片0]
善于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引入”问题中去,利用其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例如讲勾股定义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量角器和直角三角板的情况下,怎样得到互相垂直的线条?为什么?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提问:是否任意三段木条都能搭成三角形,为什么?讲圆时,问:“我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肯定都是回答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行不行?”“不行”“为什么长方形的不行呢?本节课就来学习这个问题。”通过巧妙的设疑,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通过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仔细演算解决了一道数学难题,内心会有成功的喜悦;通过自身努力数学测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赞扬,会有成功的喜悦;能想出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问题,能够帮助差生提高数学成绩会有成功的喜悦……而这些喜悦又会变成新的动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数学学习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逐步提高。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基础较差的设置简单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增强其自信心。相信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信心、有了顽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
2培养数学兴趣一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风趣的语言,幽默的话语往往能让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如:我们在学“尝试与猜测”时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先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每只鸡的两只脚和每只兔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兔和鸡的脚只数一样,那就好办了。丁是,老师说,我命令:“小明(一个学生的名字)兔子立正,(兔子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出列,同时让该学生站出来并给他戴上事先准备好了的兔子帽。”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我们假如有一只兔了,那得有多少只鸡了?”学生齐答,19只鸡。师接着说:19只鸡出列(同时点够19个学生出来,并给他们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帽子)。问:这一只兔子和19只鸡一共有多少条腿了?同时老师在黑板板书。师说:“变魔术了,鸡变兔子了”。老师从鸡群中叫出一个学生给他戴上兔子帽,说:“现在是2只兔子,有多少只鸡?大家数数看一共又有多少条腿了?”学生笑道:“18只鸡,一共是44条腿。”接下来老师就可以以此类推,直到我们要的答案,最后和学生总结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列举法。”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教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
[图片1]
关心学生,培养学生
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家人对其照顾不够,这些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爱”,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应能产生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学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课外不仅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表扬鼓励,树立信心。当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时,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
3培养数学兴趣二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班上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比如这个学期在学习“液体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我要求学生调查各种饮料、酒及油等各种液体商品的容积,了解升和毫升的大小,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讲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我让学生计算一下家中的药品盒或食品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家庭住房面积如何测量计算等等。我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我在以“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励他们去探究新知,解决新问题。
教育学生不仅仅是要教会他们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做人
现在的学生不是称赞两句就能把学习搞好的人,他们已经不轻信吹捧。把他们投入生活实践中,亲自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他四年级以前的数学都不是很好,但他没所谓,也没有意识到成绩不好的坏处。上了五年级以后,我注意到他这种情况,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能够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我问他将来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是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做公司的老板,赚大钱。我说这是个好理想,但你要怎么实现这个理想呢?他答不出了。我再进一步问他:“管一个公司例如赚钱要不要用到数学?”
“要。可是我可以请人帮我做,我爸爸公司里有会计。”“的确,你可以请会计,但很多大项目都得自己决定,而且你可以保证你将来请的会计不会贪污,不会做有害你公司的事?特别是在他知道你不会算数的情况下。你可以保证吗?”他不说话了。“如果你要拨款给属下,你要拨多少呢?万一你不小心把小数点点错会损失多少呢?你有想过这些事吗?”他说不出话。“所以,如果你现在不学好数学,将来你的父亲不太可能将公司交到你手上,谁知道你会怎么用钱呢。要决定一个项目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不是简单的事情。你这个星期六或星期天到你爸爸的公司亲自看看,然后跟我说说你的感受。你就会知道数学对你实现理想有多么重要了。”后来,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老师,我错了,做一个老板还真不容易,我觉得爸爸好厉害,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数学。”从此,他很认真地学习数学,不懂的就积极问,期末的时候还考了满分,我当即为他鼓掌。他爱上了数学。
4培养数学兴趣三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缺乏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它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求知欲。”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第一环节,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学”、“乐学”的轻松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数的开方时,可以用谜语(谜面:诊断以后――打一生活常用语。谜底:开方)导入新课;在讲几何的仰角、俯角时,可以用李白的诗句《静夜思》导题:“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举头”、“低头”的行为,视线的转移,恰好展现了仰角、俯角的直观形象。在讲有序数对时,我就请同学们帮我找朋友,我的朋友在教室的第三排,大家东张西望,都觉得不知怎样找后我又说,从前往后数第三排,大家找到了八人,又不知是其中哪一位,我又进一步规定从右往左数第四列,他们终于找到了。就很形象说明了确定一个位置要用有序数时,把这个难以理解概念通过找朋友这个事实具体化。
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上化被动为主动
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如我们在学数的奇偶性活动时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节课,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妨找学生出来当船工,教室就是一条河,左边是南岸,右边是北岸,让学生亲自试验一下。找出结果,学生会在自己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深深地了解到数的奇偶性。教师此时再稍加引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