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数学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异步教学策略,完美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融合。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逐步深入
教师因教的内容不同或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如:教学《动物聚会》,通过看情景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我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了很多,有该用乘法解答的,也有不该用乘法解答的。于是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哪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接下来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问“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怎么解答,学生就用4×3或3×4,我跟着问为什么要用4×3或3×4,最终将图上的信息上升到“几个几”来认识。
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课堂教学中的绝大多数提问针对中下生。对于学生回答,我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真会动脑筋!”“你说得真好!”等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言,在学生心里形成获得成就的快感,由此激励他的数学学习兴趣。
[图片0]
课堂作业分层设计
课堂作业的要求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一练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只要求作一般解答,对学优生的要求则不但要解答是什么,更要解答为什么。
如:二年级上册的《儿童乐园》试一试中,对一般学生只要求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对学优生则还要求写出表示几个几。另一种是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弹性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做弹性题。如:《有几块积木》中练一练2“填一填”,让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学优生还可根据加法算式画出相应的图,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数学分层教学一
学习内容精心预设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测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已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梯形……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各有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师从旁点拨与指导,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
课堂提问逐步深入
教师因教的内容不同或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如:教学《动物聚会》,通过看情景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我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了很多,有该用乘法解答的,也有不该用乘法解答的。
于是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哪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接下来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问“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怎么解答,学生就用4×3或3×4,我跟着问为什么要用4×3或3×4,最终将图上的信息上升到“几个几”来认识。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课堂教学中的绝大多数提问针对中下生。对于学生回答,我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真会动脑筋!”“你说得真好!”等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言,在学生心里形成获得成就的快感,由此激励他的数学学习兴趣。
3数学分层教学二
其一,分层异步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小学生活泼、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征有效融于教学理念,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自觉向教师的既定目标靠拢,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挖掘自身潜在能力,同时也有益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图片1]
其二,分层异步教学,有益于因材施教。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的先进之处,就在于能够清醒认识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传统“一刀切”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分层异步教学,最大的特征在于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特征、自身学习状况、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明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它使每位学生窦娥能得到教师不同层次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使老师更能准确的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于更好的辅导,以此类推,进入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良性循环。
其三,分层异步教学,颠覆传统教学观念。分层异步教学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分层异步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角色转变为课堂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的索取知识。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友好互动和良好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进行交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数学分层教学三
学生分层策略
在教学设计开始前,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动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测评、谈话、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走访等形式搜集有用的信息。宏观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特征、心理定势、学习能力为参照,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按照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虽然发生变化,但必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微观指导学生,选择适宜自身发展学习能力的教学层次,宏观把控整体教学进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建议选择层次较高的教学内容,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完成低一级的教学目标后,再向高一级的教学目标发起挑战。
提问分层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独立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分层提问策略,就是要教师根据学生分组、教学目标划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求学习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学生来解答,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做到前后衔接,保持问题内在的联系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