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只是或轻或重,有的可能症状比较轻,不会被大人发现。那么,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 以下是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的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图片0]
加强教育督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
加强家长培训
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2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孩子,言传身教,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孩子树立榜样,子女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才能不断发展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家长应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应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相信孩子,提高他们的社会认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越组呆包一切包办。这种教育方式下的青少年才能具有很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认识自我,体验尊重 ,我们在谈到尊重话题时,感到这样的问题似乎以得到诸多具有人文教育观念人士的认可。但是,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少父母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我们好像都知道要一切为了孩子,但那一切只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至于尊重早就被忽略了,让孩子认识到自我的不同,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这是对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也会使孩子受益一生。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将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3怎样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随着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家长应帮助孩子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态度,引导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与子女互相尊重,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这种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养成开朗、自信、积极的心态。
4如何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
要多去关心青少年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尽量多地去关心青少年,只要我们多关注他们,才能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对青少年有所帮助。
不要给予过度压力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给青少年适当的压力,千万不要过度给他们压力,否则,他们的内心可能会承受不了而崩溃,产生严重后果。
培养一些业余爱好
青少年一定要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而不是只知道死读书,因为,兴趣爱好能够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当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爱好,让他们暂时忘掉烦恼,缓解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