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具有创业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一步步加大的情况下,自主创业也就成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一种新的择业方式。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素质教育的的特点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全体性
很明显,全体型指的是素质教育是针对每一个人,全班,全体等这种总括的所有人的一种素质教育。
全面性
[图片0]
指的是在智育的基础上还有德育,体育,美术,劳动,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所以不只关心智育还要关心德育。譬如金钱观就是德育的一种
主体性
接受素质教育的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里面的一种很基础的教育,所以其特点是很基础,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
发展性
素质教育针对每一个人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面对,知道这种发展性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合作性
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明白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只明白了解合作的东西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是每个人能够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我们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上述理解,可以简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要义。”
3素质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1、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取消考试。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考试,而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所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取消考试,否则就不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真的不需要考试吗?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学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试教育的考试是重知识轻能力,目的是为了选拔升学,考试成了学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而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并不是完全不要考试,它把考试当作一种检测手段,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不把考试当作教学的目的,它应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功能有选拔功能变为评价反馈功能,发挥其激励作用。考试内容要围绕人才素质培养和学校开设的课程体制而定,考试形式也要多样化,这样考试的全面评价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图片1]
2、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搞些课外活动,多组织些各科兴趣小组,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认为应试教育是只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素质教育就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而课外活动和组织兴趣小组能加快学生能力的形成,所以素质教育就是搞活动建小组,至于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甚至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老师领着学生多玩些就行了,素质教育真的不需要课堂教学吗?
诚然课外活动和组织兴趣小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推进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不是不注重文化知识,它只不过不为应试而教育,而是为提高学生素质而教育,是全面的,多方位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人才发展战略,切不可顾此失彼,以偏概全。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和主要渠道。虽说搞活动能发展学生能力和兴趣,但还是不能没有课堂教学。
3、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一个教育行政领导曾这样解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全能人才的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让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但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人才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人才并不等于各方面均得到发展的人才,况且社会是有分工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知识都精通,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素质人才。所谓的全能人才是不存在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应试教育凭考分评价人,而素质教育则凭能力衡量人。
4素质教育如何推进
彻底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演变而来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学习,做官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而教育,两种教育两种目的,两种观念,现在人们的观念还固定在应试教育的做官观念里,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转化人们的固有观念,使人们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
彻底改变教育的评价机制。目前的高考是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完美形式,也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当然改革高考制度也不能完全取消考试,因为考试毕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机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我的意见是模仿外国的宽进严出和学分制。
彻底改变教育的目的。现在学生在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岂不知学习了知识在工作上用不上岂不是白搭,所以要改变教育的这个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最终目的。当然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不可能目不识丁就具有十分高超的能力,但得记住学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也很重要。
处理好结果与过程,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现在学校教育看中的是结果即分数,而不注重过程,要指导教育不是企业重结果不重过程,因为它们的产品不一样,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素质决定一切,要提高人才素质就必须重过程。另外课内学的知识一般是考试的内容,学生很重视,不看重课外知识,殊不知有时候课外的知识比课内的知识还要有用。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很好,学生的素质就高,可目前的教育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学生不全面发展就考不高分就不能升入大学,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个性特长非常重要,历代名人实际上都是个性发展的典型例子,不再赘述,所以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