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素质教育的理解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图片0]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行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与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有较大差距。教育实际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甚至校长仍然认为素质教育不好具体操作,难落实,于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摆形式上;受“ 应试教育” 思想的禁锢,许多学校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过重,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问题;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此,加强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认识,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不同定义常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第三,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此,素质教育可以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彻底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演变而来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学习,做官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而教育,两种教育两种目的,两种观念,现在人们的观念还固定在应试教育的做官观念里,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转化人们的固有观念,使人们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
彻底改变教育的评价机制。目前的高考是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完美形式,也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当然改革高考制度也不能完全取消考试,因为考试毕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机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我的意见是模仿外国的宽进严出和学分制。
彻底改变教育的目的。现在学生在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岂不知学习了知识在工作上用不上岂不是白搭,所以要改变教育的这个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最终目的。当然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不可能目不识丁就具有十分高超的能力,但得记住学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也很重要。
处理好结果与过程,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现在学校教育看中的是结果即分数,而不注重过程,要指导教育不是企业重结果不重过程,因为它们的产品不一样,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素质决定一切,要提高人才素质就必须重过程。另外课内学的知识一般是考试的内容,学生很重视,不看重课外知识,殊不知有时候课外的知识比课内的知识还要有用。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很好,学生的素质就高,可目前的教育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学生不全面发展就考不高分就不能升入大学,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个性特长非常重要,历代名人实际上都是个性发展的典型例子,不再赘述,所以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孩子能否成才智力因素重要,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孩子没有聪明的大脑很难成才,但有聪明的大脑没有良好的习惯,性格也很难造就,所以教育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般智力因素很难改变,能改变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3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而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发面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等犹记得统一在教育的每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图片1]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发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等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4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
人的素质是多元化的,身心的全面发展才是完善的人。时代呼唤全面发展的人,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能力,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否则将难以适应高科技、高竞争的未来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打破“应试教育”束缚的革命。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造就一代新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长期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指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完成任务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当前,首先要解决好观念的转变。对于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观念影响万万不能低估,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我们要从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领会为什么要实行素质教育,带着高度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来理解中央的重大决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局限在一个个个体的教育对象,把提高分数升人大学作为培育目标,而应把个体教育对象的培养与国家的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应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所需要的人。其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师资队伍建设中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师德,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育人意识,做到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以自己的高尚人格、高风亮节对学生言传身教,成为学生楷模,做到为人师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五新知识,新技术。我们中老年教师对计算机、网络、上网等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掌握的这方面的知识远远超过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名对这些新知识一窍不通,就很难有共同的语言,工作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