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七岁知老”,人的行为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在于早期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相关内容。
孩子的苦恼问题, 这个是无法避免的,孩子缺乏对沮丧的忍耐力,天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弹药师只要孩子苦恼就没有原则的满足,又会让孩子拿哭闹当成最佳手段的控制大人,没有机会让孩子锻炼他的忍耐力还有学会怎么吧得不到东西的失落感转换过来。
让孩子无法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些孩子会很极端的用暴力解决或是沉默冷淡来对待,这些都是不好的额。对于正在哭闹的孩子可以让他先哭闹一会,看能自己平静吧,不行的话再让他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为什么哭闹,有什么办法能让她停止哭闹没有,要是都没有的话就告诉他给他多久的时间哭。
[图片0]
然后到时间了告诉他时间到了 ,你哭够没有,来妈妈这抱抱, 抱孩子搂在怀里,基本孩子也就差不多停止哭闹,然后你耐心的告诉他为什么让你自己在这哭,以后要把问题说明白了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哭是没有用的。慢慢的他就知道怎么来解决自己的情绪了。
2我们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班内老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各种活动。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家长要把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与自己工作联系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3怎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
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
[图片1]
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4怎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理意识,养成习惯
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并逐步养成自理习惯。比如,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一点点的小事开始逐步让孩子做起。
学会夸赞、鼓励自己的孩子,树立他的信心
父母们不要吝啬夸赞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自己穿衣、穿鞋、穿袜的时候,父母要主动夸赞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这样能更快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示: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要用适合孩子的方法。
生活中要给孩子自理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小事做起,要给孩子自理的机会,比如:穿衣、吃饭、穿鞋、穿袜等等。
父母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导孩子
孩子们一开始肯定是不懂自己穿衣、吃饭、穿鞋袜的,父母们想让孩子学会什么就要慢慢的开始教自己的孩子,并且逐渐的让孩子自己上手,这样能慢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示:孩子还小,学习能力有限,父母要耐心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