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怕写作文,而且作文分数不高。作文得不到高分,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读得少,见得少,所以没有什么写作素材,那就无从下手了,或者写是写了,但是没有新意,这也是积累不多的缘故。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练习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相关内容。
多读书。读书如源源不断的活水,可以为写作、学习提供不断的动力。读书多的孩子,写作水平自然不会差。平时可以指导孩子多读一些名著及针对性比较强的书籍,读后可以让他谈谈文章里面的故事、运用的修辞和表达的情感。一直鼓励孩子坚持多读书,不断更新知识,写作水平自然就高。
多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过的东西,孩子才会印象深刻。所以,平时做家务还是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多动手,并有意识地使他明了整个过程,还可以让他把这一过程写成文章,如第一次学会炒番茄炒蛋等。让孩子多实践,这不但能让孩子把文章写具体,还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呢。
[图片0]
反复修改。作文初稿完成后,要反复修改,才能得出好文章。同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也会使孩子了解到许多写作的技巧,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这样就能累积到许多的写作经验,以后写作时,把之运用进去,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2怎么练习孩子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翅膀。想象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
所以教师要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发表达,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的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 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3我们怎样练习孩子的写作能力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先为学生播放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现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了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
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
[图片1]
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试想,我们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4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如何让孩子写好作文?其实让孩子写好作文并不难,最主要的是缺少好的教学方法,方法不对,在怎么努力也是白费,所以想让孩子写好作文,一定要有方法,那么究竟有什么方法呢?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结合作文教学,不仅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还借科技课、劳动课,结合其它科的教学,指导学生做小制作,小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
每次活动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活动中,我还给学生作适当的观察指导,活动后,让学生把印象最深,自己觉得最精彩,最有趣的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