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市场异常火爆,建筑产品层出不穷,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非常关键。那么如何提高现场工程管理水平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健全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安全管理都是第一位的,建筑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因此,更需要我们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有统计资料显示,建筑系统中的各类操作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操作者的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在建筑系统中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而我国目前由于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防护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更是单薄,在安全管理上更是极为欠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人员,要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努力建立和完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责任制度为约束,加强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安全保底线”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使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熟悉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安全生产要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组织现场施工。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 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职工施工现场管理理念的培养和教育。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把施工现场管理当作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其次,以全体职工现场施工管理理念的提高为基础,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经理人要严格挑选,一定要具有清晰的思路和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态度。第三,企业的管理团队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又要密切合作,团结向上,在工作中注意协调配合和互相补充;第四,在整体工作和专业分工上要有明确的现场管理目标,这样在规范现场管理上才能形成合力。
[图片0]
提高施工现场个人的综合素质 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在现场管理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要使现场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管理者必须坚持”建楼育人”的宗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让全体职工真正成为现场管理的主体。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职工在工作中自觉自愿地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同时,管理者还要认清”以人为本”与坚持”严格管理”的一致性。”以人为本”并不排斥”严格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于姑息迁就,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行为与目的上达到一致,消除抵触情绪,使上级与下级、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共同参与管理,共同为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尽职尽责。要着眼于激励人的主动性,实行”面对面、心同心”的现场管理方式。在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的情况下要正确评价民工的贡献和作用;在管理人员中要开展”端正管理态度”的教育。要教育管理人员克服”三个优越感”,即:管理者的优越感;正式工的优越感;城里人的优越感。做到切实尊重民工,关心民工,理解民工,做到现场管理上与农民工”面对面”,在思想感情上与农民工”心同心”。三是要着重于抓好施工现场先进典型,大力普及推广。先进典型和样板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要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更需要学有样板,用典型引路。
2如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1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作为建筑施工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而成为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做好施工前的现场规划,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与摸底,从而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划分,如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另外还要科学规划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只有做好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为后续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好施工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项目和环节,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施工前期应仔细审阅图纸,从而根据图纸要求做好相应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建立,而对于消极怠工的人员则严惩不贷;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从分配政策入手,将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收入与施工产值等指标相联系;最后以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实现高效的监督管理。
[图片1]
2做好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保证,因此质量管理成为工程管理的重点工作,应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把好材料控制关,确保施工质量
材料供应是施工质量是否达标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为了确保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应对市场进行仔细的考察,从中选择符合标准,而且具有口碑的供货商,或者通过招标,确认材料的供货商,将所需要的材料制表,并建立供应商档案,择优选用。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全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宣传使得每个工程项目的参与人员都能充分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将“质量第一”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末。
3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精尖的施工队伍。人是参与建筑工程活动的主体,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重视人为因素,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高素质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以应对工程现场所出现的任何问题,同时,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建筑工程工作性质特殊,大多都在室外施工作业,面对突发状况与不可抗拒因素的可能性会很大,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经验丰富才能够应对一切突发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次,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制,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第三,争取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员工奖罚分明,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2、完善工程现场管理体系,做到科学、规范、安全的施工作业。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一个集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为一体的复杂的管理过程,因此确立工程项目目标,完善现有的工程现场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及安全管理细则,加大对施工现场作业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建筑材料、施工环节、施工人员进行检查, 严格掌控工程现场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对不合格的工程产品采取返工等处理措施,防止质量安全隐患的出现。同时,落实每个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的人员的职责,争取以最科学、最规范、最安全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交付使用,并为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严格掌控建筑材料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安全开展。建筑施工项目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有人利用大量采购的机会,虚假报价,大量采购建筑材料,甚至为追求获取利润不惜采购不达标的建筑材料,这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旦产生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对于建筑施工每一个过程中的材料采购、使用都应该有严格的掌控措施。所有的采购由专人负责,规范采购程序。所有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否则一概不能使用。
4、做好建筑工程现场周边管理,以环保、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施工作业。近些年来,无论哪一个行业都越来越强调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概念,尤其是在建筑行业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很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建筑垃圾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噪声污染等,因此必须更加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将环保纳入到工程现场管理中去,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建筑施工最周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争取以最环保、最经济的的方式使工程项目为社会、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