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充分做好,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那么如何管理建筑工程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要求项目执行部门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能够与管理部门签订相应的质量保证书或者质量承诺书,并且通过较为完善的奖惩制度来调动员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
在进行劳动队伍选择的时候,充分观察及了解相关队伍的特性,为了挑选出优质的队伍,也可进行一定的实地考察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上大概存在四类劳动队伍,他们各有特性。第一类通常归纳为人员足而经费欠缺的队伍,这类队伍一般有足够数量的劳动人员,却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也因为极度缺乏的资金链,使其无法维持劳动队伍的基本生活,更别提为队伍配备相应的劳动装备,这类队伍一般难以掌控,施工质量也因此无法得到保证。第二类,通常指的是那些经费充足而没有可用的劳动人员的班组,他们通过项目承包后转手他人,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来牟利与生存,因此他们手中的项目,往往由于转包次数过多,承包者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往往最大限度地压低工人工资,最终导致工人在施工时偷工减料,损害工程质量。第三类则是既无经费也无人员的队伍,这类情况也很常见,由某个包工头签订项目合同后再另外聘请施工工人,这类工人没有很好的默契程度,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第四类就是最好的队伍选择,也就是人员和经费都充足齐全的施工队伍。
[图片0]
严格监控工程的主要材料
工程材料可以说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主要要素之一,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质量好坏。因而在原材料的采购以及验收等环节,都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分批次分步骤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的规则进行合理监管,对于达不到标准的施工材料,应及时予以淘汰,从而使得施工工程质量得以保障。
2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建议
1、现场管理制度上
(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去,并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2)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管
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除了要由工程建设的相关方参与外,还需要社会上的其他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监督部门对每一次检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对一些建筑工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地制止,严重的要进行停工整顿。例如很多施工单位常会出现的噪音污染问题,就要由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监管。一些施工现场的用电不规范问题要由电力部门进行监管。社会上的监督力量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会迫使其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能促使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图片1]
2、建筑安全监管上
(1)做好施工现场人员培训工作
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对工地的安全管理与控制主要是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和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施工安全问题。加大对施工现场用电的管理与控制,聘请专业的电力工人,负责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安装、拆除,及时对线路进行检修,确保用电安全。相关领导要不断完善挖潜提效奖惩考核机制,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提高施工组织协调效率。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2)制定安全巡查计划表
在落实安全职责和划定职能区域时,秉承“零事故”安全职责目标;在进行深入施工实地监察过程中,应制定安全巡查计划表,对同一区域,特别是夜间作业易发安全事故等阶段加强安全巡查和监管力度,可进行“三班制”,“倒配制”,“质量制”等要求,落实现场安全巡查工作,对巡查过程中出现的高空坠物,洞口坠落等安全隐患,强化安全巡查力度,确保安全“零事故”,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1、化各级部门工程质量管理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施工中现今的经验和方法,不断的积累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每个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最大限度提升工程质量的水平。同时在学习和培训的时候多用反面教材时刻提醒职工的质量管理警钟,把质量管理和安全落实到实际的工程施工质量中,使工人自觉的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为了提高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推行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度,落实法人代表的责任制,对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一次进行各级分工对工程设计进行负责,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在质量管理中出现质量控制上的漏洞。
2、进行管理技术革新,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是当今企业管理的必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直到交工验收,除了必要的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之外,还应该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这就需要计算机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相结合,将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改善工程效益。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因此,管理人员要经常同济各部门人员情况和实际流动情况,进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力的浪费,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可以有效的解决劳动人员管理混乱、施工阶段管理不严的局面。
对于人员的岗前培训,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进行岗前培训,可以使工作人员尽快的熟悉工作岗位、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大大方便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还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对工程管理队伍的培训更是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一个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保障施工效率,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团队的培训,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和方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