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质量是项目成功因素中又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关键。但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 那么甲方在工程管理上如何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质量成本的概念
项目的质量是项目成功因素中又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关键。但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根据PMBOK的观点,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规范要求和适用性,不要镀金膜,满足双方一致同意的客户要求。因此无论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珲加以调整。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在其中提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发生的工程成本。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评价,目的是确认质量和过程)、故障成本(纠正错误引起的成本),故障成本又分为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出,总质量成本曲线为故障成本曲线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之和,其最低点即为最佳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三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由可知,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鉴定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故障成本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作用,必然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而这个点就是我们控制工程造价的准则。
[图片0]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故障费用(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问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决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但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以合理的造价提供适用的产品,这才是我们采用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最终的目的。
根据分析可知,项目产出物(或项目本身)价值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项目产出物的功能、降低项目造价两种基本方式,以及由这两种基本方式派生出来的其他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同时降低功能和造价,但是功能降低的较小,造价降低较大;或者同时增加功能和造价,但是造价增加较小,而功能增加很大。这些都是提高项目价值的方法,也都是在项目质量与造价综合控制需要遵照和采用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综合考虑和安排项目质量与造价,即可确定出项目的经济质量指标和项目的合理造价指标,然后就可以合理的确定出与质量相符合的工程造价了。
2项目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浅析
1.项目范围的管理工作
关于项目管理范围的概念其实是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的,一方面是产品的范围,主要是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功能,另外一方面是项目的范围,主要是为了交付给使用者特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所要进行的工作。为了确定项目的范围就是为了明确要生产的产品是什么,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产品的生产。关于产品的特性一定要清晰的表达出来,例如文字或者是图表的形式,这样才能使得进行生产的人员更加的明白要生产的是什么。
产品的范围会决定项目的范围,因此要进行必要的成本的管理工作就要对项目的范围进行确定和科学的管理工作。只有确定的项目的范围,才可以进行成本的计算,进而得出初步的成本。对于一项工程而言,进行项目的招标工作、投标工作和工程图纸的绘制的时候就是对工程施工范围进行确定的前期准备,同时也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图片1]
2.进行项目范围管理的方法
项目的范围管理工作是包含着很多的内容的,其中有项目计划的编制、范围的定义、范围的核实、项目范围的变更等。在这里面对于工程造价影响最为大的是范围的定义和范围的变更。范围的定义是将范围进行多个方面的细分,进而确立出施工的时间和施工的进度,明确项目的成本结构和总的结构,进而进行施工材料的采买工作。根据范围的定义制定出每个工作包的资源需求,如劳动力、原材料、机械使用、分包商以及相应的差旅交通费,根据资源需求和相应的资源单价就可以编制出成本估算和成本管理计划。
与此同时编制出的成本管理计划则说明如何管理成本偏差,它从资金的角度反映了项目的范围,并运用范围的管理方法来间接地管理成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同时构成项目计划的一部分。成本基准计划是按照时间分段的预算,用来测量和监控成本绩效,成本基准计划是增值分析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进度、范围控制的基础。通常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大多数管理者只注重进度、范围、成本的分别管理,而忽视了项目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综合管理,没有注意到在进行成本管理同时也反映了范围、进度的偏差。
3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的作用
1 项目范围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项目范围管理的方法以及对成本控制的影响项目范围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其中相对成本控制最为重要的是范围定义和范围变更控制。范围定义的输出关键是工作分解结构,即根据项目目标将一个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几个部分或几个细目,以确保找出完成项目工作范围所需的所有工作要素,它是项目团队在项目期间要完成和生产出的最终细目的等级树。
工作分解结构是下列工作的基础:确认整合协调;确认时间和进度;确认风险和决策影响;确认本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成本构成和总成本;明确工作包矩阵;确认工作方法和编制会计说明;确定项目的质量构成和制订质量基准;制订沟通计划的依据;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等。根据工作分解结构编制出成本估算后,还应再次根据WBS以及风险管理计划编制出成本预算,即将项目总成本中的各个要素分配到工作分解结构中适当的工作包中,并为每个工作包建立总预算成本。
2 项目时间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项目的时间管理也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施工项目的进度、工期管理。对于现代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比较注重施工项目的工期、进度,按时乃至提前完工是工程投标时的重要法宝。但项目经理往往忽略了在非正常合理的工期背后往往是工程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项目造价和工期是一对基本的、紧密相关的要素。在项目管理中,“时间就是金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工期的提前或拖后会给项目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对于项目管理而言,不考虑工期对造价影响的造价管理方法和不计成本代价的工期管理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应该开展项目工期与造价的综合管理运用。这要求在制定和执行项目工期计划时不能单一地考虑项目的工期和进度,必须同时考虑项目的造价因素。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业也加紧了行业内的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建筑业抵抗外部影响的能力,其重中之重即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改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从工程建设立项到工程项目决策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造价管理。因此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是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
3 项目质量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质量成本的概念项目的质量是项目成功因素中又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关键。但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根据PMBOK的观点,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规范要求和适用性,不要镀金膜,满足双方一致同意的客户要求。因此无论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在其中提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发生的工程成本。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l评价,目的是确认质量和过程)、故障成本纠正错误引起的成本),故障成本又分为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出,总质量成本曲线为故障成本曲线和预防、鉴定成本曲线之和,其最低点即为最佳质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