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标准较高,建设规模较大,项目投资较高等特点。那么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如何防范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一)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规避风险。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各部门的预警工作,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警,工程部门做好工程预警,使这项预警系统做好整合,形成全部的预警网络,发挥好各部门的预警作用,进一步规避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财务规章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定期公布审计报告,以披露企业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
为了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就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能够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进一步强化工程的概算和决算,将责任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并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图片0]
(四)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不断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处理突发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合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施工中,施工双方虽然签订了风险合同,但施工企业或业主本身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
2工程财务管理风险
(1)投资额不足引起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在施工装备上的投入非常大,容易造成资金短缺,主要是因为这种流动资金与长期资产的转化时间比较长。于此同时,施工前期的设施费用、人工工资、材料费用等投入较大,而收取工程款严重滞后,就更容易导致流动资金缺乏,因此只能向银行举债来应对,巨大的还款压力和高额的财务费用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此外,施工企业在扩张时期占用供货资金过多,使资产负债率上升,偿还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加大[1]。
(2)垫资施工引起的财务风险。在市场不规范、竞争无序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会出现向银行贷款仍拖欠外包工程款及材料款、被迫垫资施工等情况。如果工程缓建、停建,建设单位就不按合同付工程款,施工企业也会因此陷入债务危机。
(3)内部管理不合理引起的财务风险。工程财务管理职能、风险意识不够、监督力度弱、决策方法和程序不可行以及内部制度不合理等,也会增加财务风险。如应收账款、存货管理不力会直接影响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从而引起财务更大的风险,资金管理不合理将使流动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导致偿债能力下降弱;如果债务监管出现失误,可能就要面诉讼,使得企业蒙受更多的损失[2]。
[图片1]
(4)投资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针对施工企业投资其他企业的情况,被投资方如果疏于管理、监督力度小,或被投资方经营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投资零收益,严重的还可能损失,导致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也有可能失误,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在通货膨胀比较厉害的环境下也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3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一)合理构建风险防范模型。企业要想全面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模型。风险防范模型的构建必须符合企业自身规模,从而在综合评定之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对于生产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模型在建立时必须考虑未来产品销售数量和生产成本,并且在明确自身是拉动式还是推动式生产企业类型的同时借助科学计算,求出自身生产最适批量,从而把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投资型企业,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必须考虑企业投资的种类和规模,使得管理者能够借助科学的风险防范模型,保证自身企业风险和收益得到最优化,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良好的生存。
(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预防风险的发生是企业正常生存最根本的保障,因此应在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中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防范预警系统能够借助科学的评测体系对企业目前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对未来企业财务规划活动给予科学的指导,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出现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另外,企业在进行盲目的投资行为时,企业风险预警系统能够进行有效提示,从而及时指出企业投资所存在的错误,从而能够使得企业及时、适当的调整自身投资结构,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提升管理者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风险防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自身防范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因此,在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过程中提升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能够及时避免高风险投资行为的出现。首先,可以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培训,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意识到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提升管理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可以安排风险防范经验座谈会,使得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者能够通过交流借鉴其他公司的成功案例,合理运用到自身企业风险防范中去;再次,企业可以引进经济管理人才,在制订方案后,首先通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充分比较后选择最佳投资方案;最后,公司应定期安排管理人才去风险防范较为成功的企业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借助其他公司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作为自身企业指导,从而避免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或错误行为。
(四)控制投资和筹资比例。投资和筹资比例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构成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应优化投资和筹资比例。企业筹资金额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为此,在不同的时间段,企业应及时对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进行调整,从而把投资和筹资比例严格控制在合理的比例范围内。并且,对于投资型企业,投资数额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筹资范围与生产型企业相比更加不确定,因此在确定投资和筹资比例时应合理的估计筹资金额,按照筹资金额确定自身投资额度。
(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领导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财政观念和风险理念。首先,企业应不断提高领导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带头作用,加强领导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氛围;其次,企业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安全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将财务风险意识渗透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及时防范财务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