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轴承刮削的基本工艺、与轴颈接触面积的要求、松紧度和接触面积之间关系的处理等,同连杆轴承基本一致。但连杆轴承是单个配合的,而曲轴轴承是几道曲轴轴承支持着一根曲轴,这就要求刮削后的各道曲轴轴承中心线必须一致。因此,首先应进行水平线的校正,而后再研合各轴承。
1、水平线的校正
①将气缸体倒放在台架上,擦净曲轴轴承座,将选配好的轴承,装入各相应上轴承座内,用与轴承盖螺栓相适应的8~10mm厚的铁板压紧轴承背两端,不超过曲轴轴承的合金层,或借曲轴自身重量的压力使其稳定。
②在各曲轴颈涂一层薄薄的轴承蓝,将曲轴放入轴承座内,不装轴承盖,转动曲轴数周,将曲轴取下,察看各道轴承的接触情况,如每道都接触在两端稍下的位置为正常。如果接触情况不一致,但相差不多时,可将高出的轴承修刮一些,若相差太大,或有个别轴承接触不到,一般应另行选配。
③根据各道轴承上接触痕迹的轻重加以修刮,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校正到使上片各轴承接触面接近中间处,确保各轴承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拆去压紧的铁板。
2、刮配各道轴承
①装上曲轴,垫入适当的(或原有的)垫片,按记号装上配好轴瓦的轴承盖。四道的按2、3、1、4,七道的按4、2、6、3、5、1、7顺序扭紧螺栓少许。每扭紧一道时,转动曲轴数圈,稍松该道螺栓再进行另一道。各道都进行完毕后,取下所有的曲轴轴承盖,检视印痕进行修刮。修刮方法与修刮连杆轴承相同。
②修刮轴承须反复进行多次,各轴承盖螺栓应逐渐增加同一扭力拧紧,并按其松紧度调整垫片。校刮次序:如系三道轴承的先校中间的一道;四道的先校一、三两道;七道的先校一、四、七各道,其余每隔一道校一道,依次校刮。
③实践经验证明:轴承蓝吃两头应多,吃当中要注意保留两头接触面;一片接触好,一片接触差,应刮差的,留好的。经过反复多次上下配合的修刮,各曲轴轴承与轴颈基本靠合时,再将螺栓按规定扭力拧紧,进行上下轴承的细刮,直至达到技术要求为止。
④修刮后的轴承接触面应不少于75%,后一道应不少于85%,以防漏油。
[图片0]2曲轴离子氮化工艺
目前,国内生产曲轴所采用的典型材料为球墨铸铁和42CrMoTi。
与处理其他氮化零件相类似,曲轴的离子氮化工艺一般要经过打弧,升温,保温,冷却等4个阶段,包括出装炉,大致耗时18个小时。不同的厂家在离子氮化工艺上略有不同。
1. 清洗工艺
待处理零件装炉前应通过清洗使零件表面清洁无油,目前采用的主要清洗方法主要有下列方式:
①、高温蒸汽加清洗剂洗涤然后加高温蒸汽漂洗涤;
②、自动清洗机清洗;
③、汽油擦洗。
第三种方式是在生产条件不具备时的变通方法,仅适用于小规模清洗。
2. 氮化工艺
离子氮化工艺参数一般为:
均匀升温速度100℃/小时;
保温温度:540~580℃之间;
保温时间:6~8小时。
离子软氮化工艺参数一般为:
均匀升温速度100℃/小时;
保温温度:540~570℃之间;
保温时间:3~4小时。
3曲轴氮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清洗
清洗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曲轴的处理质量和延优点理周期。
假如曲轴表面脏,将大大延长打弧周期,某一厂家过往由于曲轴清洗不干净打弧时间延长到12小时以上。处理后的曲轴表面附着很多碳黑,既影响产品外观又影响产品质量。经改进清洗工艺后,打弧时间大大缩短,处理质量也大大进步。据我们在东风汽车制泵厂处理柴油机油泵上的通道板的经验来看,表面清洁易形成连续的厚度较为均匀的化合物层,反之则不易形成连续和厚度均匀的化合物层。而在离子氮化时化合物层对硬度、耐磨及抗疲惫性能有较大贡献。
我们以为,这主要是不洁净的表面所形成的碳黑以游离碳的形式存在,影响零件表面的活化,阻碍了渗氮。
2. 设备
离子氮化和传统的氮化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其真空放电的特殊性,又带来了一很大的弊病,这就是炉内零件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这一方面是由于零件表面的外形将影响表面电流密度的分布,省电,省材料,耗能小;④无环境污染等等。
经过离子氮化的零件,其表面硬度较高,抗疲惫强度、减磨等性能均获得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