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方方面面。 那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怎样质量发展历程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1 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程质量管理主要侧重于设计。首先,在选择设计和施工单位时要慎之又慎,选择行业内口碑好,性价比较高的单位订立合同,是把好工程质量关的第一步。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信誉和规模在很多时候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尤其是对于这种影响安全和人民生活财产的大问题上,要一丝不苟,这些单位往往设计和施工经验较丰富,能够更好的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二者之间,又以设计更重要,经过实践检验,良好的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过硬的首要条件,没有合理优化的设计,即使施工再谨慎,也不能保证工程质量。选好了设计单位后,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及有关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做到有图可依,有方案可用,在这过程中设计单位要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沟通,设计出高品质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阶段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
设计图纸和相关的文件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的依据。在施工过程出现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施工图纸和文件往往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但一旦图纸或者文件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施工过程中很难纠正,甚至会为工程的质量埋下隐患,这也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因此,在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各专业人员必须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出现的工程质量隐患。
工程开工前,设计单位要及时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而不能因为麻烦而省去此项工作,这也是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帮助完善设计的重要阶段,因些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必不可少。
[图片0]
2 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最重要的是保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施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尤为重要。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施工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同时在思想上不重视造成的,这期间切忌麻痹大意,工程一日不交付,就一日不能松懈。
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督促操作人员的提高专业素质,现在很多建筑队伍的主要劳动力是农民工,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许多情况下盲目追赶工程进度而忽略了工作质量,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做好对宣传、教育培训和交底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巡查检查,及时纠正不良的施工习惯,如材料的混合比控制不严,砌石砌体砂浆不饱满等问题。
工程的主体工程部分要以墙体砌筑质量、标高、轴线等检查为重点,把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做好工程实体的把关工作的同时,隐蔽验收关也必须要把好,这项任务是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既是日后工程维修,保养得重要依据,同时也对竣工结算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上述原因,这个环节必须把好把严。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以预防为主,而不是出现问题后再去补救,尽量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免浪费资金,延误工期。另一方面,不能为追赶工期而对工程隐患忽视,甚至瞒报,造成未来更大,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根据验收结果,及时提交验收报告。
2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建筑物经过装饰装修阶段将成为成品或半成品交付业主使用,前期主体所遗留的质量缺陷问题必须通过这一阶段进行整改、处理、隐蔽。所以这个阶段的测量工作的精度、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总体质量。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外墙装饰垂直度控制;局部构件、线条的施工放线,内墙装饰平整度、垂直度测量等工作。其中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线是保证建筑装修地面整体平整度的重要依据;砖砌体平面放线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按图施工的前提条件。外墙装饰垂直控制线的测量精度很大情度上决定外墙的整体装修质量,是外墙抹会、墙面砖、幕墙施工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对工程质量的意义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观测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变形观测具体包括:基础边坡的位移观测;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等。准确的观测成果为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最有效的保证。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填海区、地质断层构造带的施工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建筑物沉降、位移引起的边坡及道路坍塌、楼房及桥梁倒塌等安全质量事故屡见报端。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作好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图片1]
工程测量对防治质量通病的积极意义
常见的质量通病不外乎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方面的问题,与测量放线有关的分别如下:钢筋偏位、模板平整度、墙柱垂直度、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楼地面平整度、外墙门窗工程垂直度等。要预防上述通病的发生,除了施工人员的主观原因之外,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周到的、详细的测量控制水平线、平面控制线、垂直控制线等。如果测量工作方面出了问题,势必会引起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在施工中只要把测量工作做好,对防治质量通病就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精确、详细的测量成果为专业质量检查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现场的检查和整改,能把很多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对防治质量通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一,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项目部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第二,施工环境的控制。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
第三,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①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②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隐蔽工程必须经质量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允许加以覆盖进行下一道工序。③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对某些重要的分项工程应特别注意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
第四,建筑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的质量验收。所谓工序,就是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出于要求而必须的一种间歇性停顿。例如,建筑环节之间的转换、建筑效果之间的质量检查等。两道工序之间需要有技术与环境之间的承接,这对于专业性的工序也是必须要求。同时,工序之间的转换、交接,都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建设环节的连接作用。特别注意的是只有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