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对工程财务管理的重大改革创新,是对现行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的重要变革,那么怎样落实精细化工程管理呢?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工程的相关信息。
工程项目中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工程项目中精细化管理的内控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良性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能优化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基本质量,也能有效保护事业单位内部的基本财产,能进一步促进整体财务制度的顺利践行。内部控制机制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对基本工程项目的建立和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清晰地意识到相应财务荷载能力在不断加深,需要财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集中力度进行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保证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源的潜质。另外,事业单位在内控体制强化的过程中,也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保证内控体制的效果得到有效的验收。事业单位在进行基础内部控制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完善整体的内控机制。
(二)优化工程项目中精细化管理的预算审计
市场变幻莫测,许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需要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识别以及基础预案的生成。只有保证预算审计系统的完善和落实,才能实现事业单位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任何行为最终的目的都是回归,回归到最为前期的市场评估。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利用好基本的预算审计,对基础预算项目进行精细化的划分,形成基本预算控制的节点式结构,保证基本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并且,事业单位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形成良好的预算审计体制,而优质的预算审计又能助力整体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只有保证两者的优质推进,才能形成“预算―管理”的良性循环。
[图片0]
(三)提高工程项目中精细化管理的信息收集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普及,不仅优化了基本的营销通道,也在基础项目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能有效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技化。要对工程项目中繁杂的工程细节进行监督,光靠人工核查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技术进行有效的促进。精细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事业单位工程建立和发展的基准,而信息化技术正是对于这一基准的保证。在强化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对干扰因素进行有效删减,用信息化媒介进行有效资源的留存和无效资源的回收。
加强资金精细化管理
1、资金预算管理
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公司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确定公司下月财务预算,改“用后算”为“算后用”。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和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
2、全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利用企业资金管理平台上收下划、银行后台资金实时归集、办理银行汇票存入全额保证金等方式进行资金集中,同时要求公司对项目资金实行“AB”户管理,收到业主拨付的所有资金及时全额划入A户;严把资金结算支付关,将资金审批和拨付纳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后台管控的基本手段;项目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按月(分次、分批)向公司申报资金使用计划,履行审批程序;公司审核项目部的有关付款手续,确认可支付的科目及具体额度,公司资金管理部门按程序办理付款确认手续及支付手续;资金支付实行党政会签原则、以收定支原则、量价控制原则和拒付原则,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事项,坚决予以拒付。
[图片1]
3、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工程项目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工程项目财务重点应关注:一是资金收入方面: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撤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二是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途径
1.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既可以为工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又能保护财产安全,并保障财务规章制度有效实施,它为工程企业发展保驾护航[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程企业的财务荷载能力与日俱增,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潜能,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不断推动工程企业财务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发展道路。所以,不仅要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体系,还要建立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控制评价体系以及会计预算控制体系等,从而不仅要对成本费用管理、风险评估管理、预算管理,还有内部会计控制、控制评价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工程企业全面精细化管理。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精细化
毋庸置疑,全面预算就是工程企业无论何时开展何种项目,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财务预算。可以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工程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直接表象,它对工程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程企业可把有关工程项目的所有预算进行细化,分成具体的控制点,实现财务管理精确化、具体化。同时,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程企业的预算编制会越来越缜密,越来越科学,另外,企业的权责利也会越来越具体。所以对于工程企业来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第一要义,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有效地推动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3.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促进其精细化
不管是工程企业发展还是其财务管理精细化都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前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大量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对于工程企业来说,不仅工程材料种类繁多、耗资庞大,而且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良莠不齐,技术水平不尽相同,所以财务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唯有如此工程企业才有发展。如果信息化管理缺失严重,信息就会大量流失,从而发生“信息孤岛”。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的细密度与精确度日渐提升,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财务监督和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