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求人也是一门学问。别人肯不肯帮忙,一方面与自己平时的为人处世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如何开口表达有重要的关系。日常交往中有人缘的人,别人一般也乐意帮忙,而平日不注意交际、朋友少的人求人时若能深谙求人办事的口才技巧,也能获得别人的帮助,达到自己的目的。
[图片0]2工作简报的注意事项
1.急事,慢慢地说。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说。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人们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远。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3与上司说话技巧
1、尊重领导却不虚伪
本来在大街上“长歌”而行、言语举止十分狂傲的徐庶、在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之后.马上恢复了自己谦虚低调、尊重他人的面目。
当时.徐庶走进新野县衙的会客厅,刘备问:“先生,你怎么称呼啊?”
徐庶谦虚地回答:“我是颍川郡人.姓单.名叫单福。早就听说刘使君您招贤纳士,想来投靠,不好意思立接到府上造访;所以鱿在大街上边走边唱,来打动您。.徐庶很会说话,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和姓名。紧接着就表示本人对刘备集团早就非常了解.属于慕名而来。特别是徐庶说话处处都能体现出对上司的尊重.“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十分懂得礼貌。刘备自己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懂得礼数.并坚持按礼数办事的人,当然对徐庶的答对非常满意。自然就把徐庶待为上宾。
接着徐庶以“的卢马妨主“的事向刘备准确传达了自己祟尚“仁德及人’的理念.同时也暗示出对刘备仁德品质的赞扬。刘备顺势谦虚了一把:“我哪有那么大本事.广施仁德,还希望先生你能教教我。”
徐庶便把沿途听到老百姓自编的赞歌复述了一番:“我从颍川郡过未一路上听到新野老百姓都唱歌来表达对刘使君您的尊敬.‘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这足以说明刘使君您确实是仁德之主啊。一句话用事实称赞了刘备的品行.其中渗透着自己无限的敬仰之情和信服之意。这马屁虽然拍得十分响亮,却是发自肺腑的、源自现实的真情实意.这无疑加速了徐庶应聘的成功。
2.言语自信而不轻狂
司马徽说徐庶“怀王佐之才:曹操评价徐庶为“天下奇才:程昱更是推祟备至,“十倍于显”。而且徐庶常和庞统、诸葛亮等天下名士交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庶也一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事实证明.徐庶名不虚传。我们看到每当遇到重大敌情,徐庶总是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他用自信而坚定的语言分析敌情、分派兵力,将敌人锁定在失败的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