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的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变得狂躁,不听话,顶嘴等。这是因为初高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可以摆脱家长的监护。很多人认为孩子叛逆就是缺乏“教育”,不知你是否也这么认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引导叛逆期的孩子的相关内容。
怎么引导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时期,也是孩子不可少的成长期,家长既不应该采取全面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也不应该放任自流,抱有“孩子到叛逆期了,没办法,只能慢慢熬”这个想法。要在沟通中合理引导孩子叛逆期的情绪和行为,让孩子健康成长!
征求他人的意见。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决的事情,总会碰到瓶颈,这时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经验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师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么局限。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很多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家长,哪能任凭宝宝们不“听话”呢。
[图片0]
这还了得,这不坏了我们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我是你爹你娘,不听话还了得!在劝说无效下,结果是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摆布”了。当一方要求:你必须听我的。另一方却是我要说我的,我要做我的。呵呵,再看,亲子矛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吧?
怎样引导叛逆期的孩子
当孩子长到7~10岁时,就进入另一个叛逆期了。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学,语言能力和智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也急于向别人证明这一点。所以他们会努力想着脱离爸妈的控制,喜欢与家长对着干。但又依赖于父母,有时也会不讲道理,乱发脾气等。
此时,父母一定要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多帮助和引导孩子。
比如,对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叛逆就越发的明显了。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经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
青春期的孩子,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他们非常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
想要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首先,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其次,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有间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
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总而言之,叛逆期并不可怕,父母了解了这个成长规律,应对方式对了,这3个叛逆期,大部分孩子都能够顺利度过。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青少年的神经系统逐渐成熟,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父母;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产生了性别上的明显差异,继而影响情绪特征,青少年情绪上的容易不稳定。
父母要求过于严格或过份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反抗或过度需求;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无法适应;学习氛围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
“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图片1]
首先家长应充分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认识到这种现象具有普遍。“叛逆期”孩子十分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这也使得许多师长,会错认他们的行为表现属于年少叛逆的状态。家长应了解孩子表现的潜在原因,给予更多的关怀,从而减少孩子的压力与伤害。
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多给孩子爱的关怀
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其实说到底,孩子叛逆期都是她自己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变化还不能完全的适应而作出的反应,也是缺乏爱和自信的表现,她们想通过叛逆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大家注意到她们的变化,如果家长能多理解她们,给予她们爱的鼓励和关怀,孩子的叛逆期也会很快的就过去了。
不揭孩子的短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来缺点,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揭孩子的短处,特别是不要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较,青春期的孩子特别要面子,如果想改正孩子不正确的地方,可以通过和孩子诚心实意地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严宽有度
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青春期的孩子会有自主意识,但是控制能力并不强,对于一些事情的是非不能正确判断,如不分日夜地前往网吧、不爱学习等,那么你要把握严和宽的尺度,你可以提前让孩子上一课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最后让他自行思考。
培养孩子的兴趣
作为家长,还要懂得帮助孩子发掘他的兴趣所在的地方,他不爱学习那他爱什么呢?只要是正当的兴趣家长都要帮助孩子,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那么孩子也会感觉到生活的乐趣,整个心态也有所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