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宝,从小自己的小主意就挺强;也有些宝宝,遇事总要找妈妈。作为家长,一方面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一方面又总爱“帮孩子一把”。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引导孩子爱思考的相关内容。
怎样引导孩子爱思考
大小事务不包办
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孩子自我解决生活琐事有赖于独立思维提供决策,孩子会在为自我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得满足。大人总认为孩子小,什么事都恨不能替宝宝做好,孩子生活中物品的来源、选择都是大人一手包办,抹杀了让孩子选择和思考的机会。往往大人代劳并不利于孩子的自我独立,
把选择权归还给孩子
不要总以孩子年龄小为借口,忽视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从而间接掐断了孩子刚刚萌芽的独立思考的意识。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总是被否定,会觉得无论自己的想法是什么都没有意义,就不会再主动思考了。很多孩子长大甚至成年后,遇到事情都习惯性听从父母的安排,就是由于从小成长的环境里大人替他想得太多了,过多的照管导致他形成了思维依赖。
[图片0]
凡事听听孩子的意见
父母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家里的大事小事几乎不会过问孩子的意见,即使是关于孩子的决定也很少征求孩子的想法,无意间剥夺了很多孩子的发言权,孩子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建议父母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多给他发言和思考的机会,尊重他的想法和决定。
怎么引导孩子爱思考
富兰克林说过:“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在家庭中,营造思考的氛围,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创新的思维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或以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顾等就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
很多父母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完不成或威逼或利诱,总之,家庭作业几乎变成“家长作业”。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眼皮底下完成作业的孩子会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父母的管制会掐断孩子思考的手足,让独立思考寸步难行。
其次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家长减轻孩子的负担,不要给孩子搞题海战术,不要让许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宝典秘笈”之类的资料挤占孩子有限的时间。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我们应该让孩子有思考的时间。这个故事说明了思考的时间很重要。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爱思考
伟大的母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
许多母亲认为爱孩子就是永远地呵护他,满足他,然而却培养了不能独立的妈宝男和乖乖女。是不是理解错了真正的母爱。母爱是一种逐渐远离的真爱,你目送着孩子独立行走在遥远的未来,不要牵绊他成长,让他对自己负责,为他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负责。
父母只能够引导、建议而不能够包办干涉
尊重孩子是父母要学会的重要内容。小孩子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可能受到蛊惑误入歧途,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明确是非,独立思考。充分信任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处理事情,尽可能辅助孩子而不是掌控命令孩子。
[图片1]
勿在孩子面前吵架
夫妻之间有点小吵小闹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一定不要表现在孩子面前。孩子还小,如果让他们看到父母吵架甚至打架的场面,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孩子会不相信父母的话,心理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的思想
多涉猎课外知识。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多让孩子阅读,可以看很多知识,让孩子的知识储备变得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知识网,为培养独立的思想打下理论基础。
不过分溺爱孩子。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和约束,不能无限制的溺爱孩子,不能让孩子整天衣食无忧,不考虑任何实际问题,这样的孩子容易丧失思考能力,甚至变得不思进取。
有质疑的能力和勇气。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质疑的勇气,如果对某些事情存在疑惑的情况,那么就应该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只要老师和家长说的事情,都全盘接纳,不去深入思考。
不要压抑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应该鼓励的,而不是压制,对一个问题,孩子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想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让他们说完,然后一起分析想法的科学性,作出正确判断。
培养独立的性格。我们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着手,如果孩子还不能有独立的意识,任何事情都要依赖家长去帮助,那么,他们很难形成独立的思想。
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领域。对于一些家长和孩子都不熟悉的领域的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只懂得一些皮毛就停止了探索,而是应该坚持和孩子一起完成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