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研究以及相关信息。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1)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签定跟企业的项目经济承包责任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的条款和承诺,对企业负责。
(2)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图纸会审,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保障工程顺利开工,提供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优化配置方案,并组织分阶段进场。
(3)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准备工作,满足工程的需要。
(4)搞好施工阶段各项工程项目的组织和控制,及时跟踪各项施工指标和信息传递与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实现最终施工目标的最优化。
(5)按照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利用施工任务单或作业项目承包合同的形式,做好各施工班组的紧密衔接,搞好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管理。
(6)组织工程交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妥善完成交工验收和回访保修工作。
[图片0]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贯彻节约原则,以“双增双节”推动施工管理,合理挖掘项目内部潜力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施工管理工作重点是施工现场,它涉及到项目各职能部门,是整个项目综合管理的集中反映,也关系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与资金运转等综合效果,因此,项目所属经营、生产计划、质量、安全、劳资、物资设备供应和财务等职能部门必须坚持“现场第一,强化服务”的原则,积极帮助,指导和监督项目搞好施工管理,为项目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搞好技术,资源供应及生活等服务工作,使现场施工管理有效地运行,形成以现场施工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和多种保证体系,及时解决现场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
我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目前在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大约有5000万,其中有近4000万是农民工。相比之下,建筑方面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每年约万人,而技校生每年只有近3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相当稀缺的。
对国家法律法规意识淡漠
施工现场的设计方案、工艺措施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走过场,形式上较为简单和千篇一律的。存在施工现场不符合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其次是搭设为施工专用的脚手架时,缺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搭设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和不完整的。脚手板搭设过于简易或者脚手板上堆放大量杂物、材质差和不牢靠、无排水措施等违规做法,是导致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的监管
工程项目现场操作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存在施工工具、材料随意放置、施工现场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步骤和计划、不按照标准和规章制度随意操作的混乱现象;此外,还有施工人员组合松散,随意搭配,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的约束,缺乏协同合作的精神。
[图片1]
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操作工序多、专业面宽、工作量大,对每一个层面控制和实现全面检查的难度大。采取抽检的方法,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漏检。现场缺乏对施工过程实时的、科学的、合理的全面控制,即对施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目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及对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的手段。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施工队伍的干扰因素 项日前期施工队伍的选择是项目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管是劳务分包队伍还是工程分包队伍,选择一个信誉不好实力又不强的队伍进场后,到了一定的时间,他们就会以各种不合理的条件来要求项目部给予他们各种的优惠,不答应的话,他们就会采取一些类似“流氓’,的手段来进行“报复”。
人的干扰因素 包括决策的失误,计划不周,指挥不当,控制协调不力,责任不清,行为失误等人的干扰因素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在管理层、决策层其影响面就较大,因此,选派项目经理必须慎重,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对严重失职或不称职的人,应及时撤换或调整。
材料干扰的因素 包括供应不及时,供应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不合乎要求,价格不合理,材料试验中的问题,材料使用不当等,也可能发生类似材料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应由项目经理责成材料部门严格按计划,材料的质量要求组织材料分期分批进场,加强计划性,所提供的材料和半成品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
机械设备的干扰因素 机械选用不当、供应不及时、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机械故障、维修不当、利用率低、效率发挥不好、更新不及时、收费不合理等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导致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发生。这类问题涉及到施工准备中对机械的合理配置问题以及动力部门的工作范围,应通过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施工方案前期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机械使用问题,应加强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养,维修和持证操作,对确定不能满足生产的机械则由动力部门进行平衡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