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很多家长要求马上道歉,觉得这样能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如今,孩子道歉的速度倒是挺快,可没过多久又犯同样的错,而且他道歉越来越流于形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引导孩子主动认错的相关内容。
怎么引导孩子主动认错
父母应学会向宝宝认错、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母向宝宝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父母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
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宝宝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宝宝更加尊敬。
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通过模仿身边亲密且重要的人来学会一些行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不仅表现在好的行为上,在不好的行为方面,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图片0]
分析:由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权威,因此往往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向孩子认错,特别是在自己犯错的时候,如弄坏了孩子喜欢的玩具等,他们可能会进行弥补,但却不乐意认错,由此导致了孩子也学会了不认错。
怎样引导孩子主动认错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因为孩子的学习模仿力强。因此父母和教师对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以及态度,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并被孩子所学习和模仿,例如家长有抽烟的习惯,这些很容易就被孩子模仿。
或者一些随地吐痰的习惯也会被孩子模仿,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好的习惯,自然自然的就被孩子学习了,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很重要。家长和学校要配合好,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教会孩子生活如何自理,如何自己穿衣服,如何自己管理零花钱,如何整理和打扫自己的房间。鼓励孩子在学校参加班集体活动,教育孩子要学会尊老爱幼,照顾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或者小朋友,不能以大欺小。
教育孩子要学会坚强,无论受什么挫折或者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面对,学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不怕困苦。因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所以要培养孩子面对失败和悲剧时,要有一颗坚强的心。
培养孩子善良的优良传统,培养孩子的爱心,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才会有爱心,更容易产生同情心。善良是人类的第一美德。要从善待他人,善待父母兄弟,同桌、老师开始。
孩子不愿认错怎么办
孩子不愿认错,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不敢承认,怕遭家长惩罚;不愿承认,怕周围的人知道了会瞧不起他;处于思想斗争期,犯错后有一个矛盾期,既想承认又不 想承认,思想波动很大。
有顾虑;怕上当,有些家长先引诱孩子认错,许诺认错就不惩罚,结果认错了还是会惩罚孩子;是非观念不强,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孩子不愿认错,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给孩子一个缓和的空间。孩子犯错后,家长不要马上逼孩子认错,给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思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后孩子自觉认错,比家长逼迫认错效果要好得多。
用故事引路。孩子犯错后没有认错的态度时,家长可以讲讲小朋友因为主动承认错误得到大家谅解后的故事,用故事从侧面引导孩子主动认错。孩子认错要鼓励。孩子主动认错后,家长不要揪住孩子的把柄批评不休。
这会让孩子以后选择逃避或拒不认错。先要肯定孩子认错的勇气,适当表扬,接下来还要鼓励孩子积极改错,不断完善自己。不在公共场合逼孩子认错。家长要给足孩子的面子私下和孩子交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图片1]
教孩子多种认错方式。可以当面认错,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认错,如写张小条子,画幅儿童画的方式表示道歉。既可以直接认错,还可以间接认错,比如主动帮助对方。害羞内向的孩子可以选择间接认错的方式。
家长如何向孩子道歉
为孩子树立一个知错能改的好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孩子每天都睁着眼睛看爸爸怎么做呢。爸爸的一举一动,也最容易为孩子所模仿。如果爸爸做错了事后,选择隐瞒、欺骗等方式,孩子也会效仿,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爸爸能主动道歉,不仅有助于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还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
道歉应该及时、直接、爸爸在道歉时,不要拖拖拉拉、躲躲闪闪、拐弯抹角的,错了就要当着孩子的面直接道歉。有些爸爸在对孩子道歉时,希望借一封道歉信,或别人的转告,来获得孩子的原谅。这种方式是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的,孩子会觉得爸爸的道歉太迟,缺乏诚意,心里也不舒服,自然道歉也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错了就要及时、直接地向孩子道歉.知错能改,这对孩子来说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真诚的道掀最有效、在向孩子道歉时,爸爸并不只是向孩子说出“对不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让孩子感受到道歉的诚意。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爸爸犯错时内疚的心情,有时甚至应该向孩子讲明自己犯错的原因,这也是一种间接的早期教育。由心而发的道歉,才能化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