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为孩子吃饭问题操碎了心。特别是孩子断奶后,宝妈们精心准备的各种辅食,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聊一聊如何培养宝宝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引导孩子吃饭的相关内容。
怎样引导孩子吃饭
让宝宝有饥饿感。饥饿感是宝宝学习自己吃饭最重要的动力,没有饥饿感的包包连东西都不吃,更不要说自己吃了。所以基本的原则就是,宝宝不吃,就不要逼或者哄他吃。为了这个问题,宝爸和宝妈无数次被奶奶骂为狠心的后爹后妈。
保持吃饭过程轻松愉快。宝宝学习的过程是漫长和反复的。而且对于宝宝来说,吃和玩是一样的,所以宝宝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都不要责备他。轻松而愉快的用餐环境是宝宝爱上吃饭的前提。(无限的耐心就是用在这里的,当看到宝宝弄得满身满地都是米饭,直接就想抓狂啊!)
按时吃饭(包括点心、水果)。尽量将吃饭(包括点心、水果)的时间控制在某个时段,其它时候,不提供食物,只提供清水。一是让宝宝有按时吃饭的概念,二是能控制宝宝的饥饿感。另外要注意的是,零食这种东西最好不要提供给宝宝,尤其是非用餐时间。零食没营养且对宝宝的身体不好,宝宝的胃就那么大。
[图片0]
开始时让宝宝自己吃和爸妈喂同时进行。刚开始,宝宝连汤勺都用不好,宝爸宝妈可以准备两份食物和汤勺,一份(小份)给宝宝自己折腾,自己拿一份在旁边用勺子一边自己吃和一边喂宝宝。这个很重要,让宝宝自己折腾是锻炼宝宝自己的动手能力,宝爸和宝妈在旁边吃是给宝宝做示范,为宝宝则是为了保正宝宝能填饱肚子。
如何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
饮食时间安排不当孩子玩耍后,过度兴奋或疲劳,都易产生厌食现象。健康原因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身体的不适感,拒绝吃饭往往是疾病的前奏。运动量不足缺乏运动的小儿往往食欲不振。孩子不仅喜欢运动,也十分需要运动,一些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零食太多有些家人生怕孩子饿着,水果、饼干等各种零食不断。饭前孩子已吃饱了零食,对正餐自然没有胃口。小儿频繁地吃零食,会打乱消化道的规律性活动而增加其负担,使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受到影响。另外,零食的营养素一般比较单一,经常吃会妨碍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久而久之,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总之,小儿不宜多吃零食。
缺乏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锌研究结果表明,缺锌可使味蕾的功能减退,导致严重的食欲不振。进食习惯不良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多吃一口,总爱采取哄骗的办法逗孩子吃饭,有些孩子吃饭没有固定的地点,要由大人四处追着喂,长此以往,孩子形成条件反射,离开那种特定环境,就激不起食欲。
如何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
如何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三元妈妈提示:1岁左右,宝宝会喜欢跟成人在一起上桌吃饭,不能因为怕他“捣乱”而剥夺了他的权利,可以用一个小碟子盛上适合他吃的各种饭菜,让他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涂也无所谓。
其实,宝宝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慢慢就学会了吃饭技巧。当然,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宝宝。如果宝宝总喜欢抢勺子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让他既可以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把他喂饱。
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东西。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的怎么回事。如:土豆、红薯、胡萝卜、豆角等,还可以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等。
[图片1]
妈妈也要学“技巧”1岁左右的宝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妈妈一边将其双手紧束,一边一勺一勺地喂他。这对宝宝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极大的危害,宝宝常常报以反抗或拒食。
如何纠正孩子的吃饭习惯
确认孩子身体健康。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消化功能不好、情绪低落等原因可能导致孩子厌食,这时候需要家长的关心。家长要意见统一。这一定是成败的关键,无需赘述吧。特别是部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简直就是败儿利器。
断掉孩子零食。你吃了很多零食后也吃不下饭,并且零食是针对孩子口味来调配的,孩子根本抵挡不了这个诱惑。告诉孩子应该好好吃饭。这点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点,以为以前说过就不说了。按照立法原则来说,原来颁发但没执行,现在就需要重新申明。
并且要明确告诉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好好吃饭就没饭吃了。可以选择一些时机,比如小小班、生日第二天,某月的第一天,甚至下周一等。明确细则。如吃饭不能下餐桌,要求在30分钟内自己吃完等。细则要制定好,不然会被孩子转空子。
孩子违反后坚决惩罚。这时一定要恨得下心,孩子饿了不管孩子哭、闹,坚决不能妥协。但惩罚不是打骂,你仍然可以保持一个好的态度,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陪孩子做游戏忘记饥饿,但坚决不能提供任何食物。放心孩子只要第1点没有问题,是饿不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