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行为习惯很重要,有些孩子喜欢思考问题,有些孩子却不喜欢思考,不喜欢动脑筋,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代表就是不聪明,但是,如果总是不爱动脑的话,时间长了,可能会真的变得笨了,学习上也会受到影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引导孩子动脑思考的相关内容。
如何引导孩子动脑思考
要养成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会孩子多问为什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地球围着太阳转,然后再问孩子:为什么呀?经常对孩子说类似的话,在孩子的脑海中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爱问为什么的习惯。
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们最好让孩子和较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玩,因为较大的孩子知识比较丰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思维能力比较强,让孩子和较大一些的孩子一起玩,孩子可以从较大一些的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可以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慢慢得到提高。
[图片0]
我们在给孩子选择伙伴的时候,最好让孩子和一些爱动脑筋,并且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一起玩耍,因为让孩子和这样的孩子一起玩,孩子可以从这些孩子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和这些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
孩子不爱动脑筋怎么办
父母的关心和爱远远不够。请您想想,他小的时候,从幼儿园回来,您是否每天听他告诉您,他在幼儿园学习了些什么?是否听过他今天和哪个小朋友吵架了,又是如何处理的?他初入学时,您是否每天关注他一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呢?
今天老师表扬他了吗?这些,您是经常在听吗?这些,也许只在见到孩子的时候,您用上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没有,那么,孩子就失去了您的爱和关注,他会开始寻求新的关注。哪怕是故意做些坏事,看到您大发脾气,他仍会照做,他会认为,您是关注他了。
您的孩子可能进入了叛逆期。孩子一生中,有三至四次的叛逆期,个体有差异,可能这个具体的时间也不是很准确。但理论上,第一次是在两岁,第二次,在五岁左右,第三次,可能就是这个时候了。这本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一个教育得法的孩子,他的叛逆期就非常不明显,甚至根本没出现过。
您给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太少了,批评和指责太多了!您尊重过孩子吗?是否跟他说话时蹲下过身子,和他等同身高呢?没有吧?您对他感兴趣的事,肯定过吗?做过很自然的引导吗?是不是直接就严厉批判了呢?
怎样训练孩子思维能力
理解,指的是对任何一件事物了解的能力。人类掌握知识的过程,必须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而理解能力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孩子以后进行创造性劳动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心理品质。
在家里,我们经常利用各种时机有意识地对女儿提出一些“为什么”,让她进一步思考、动脑筋,而后养成她自己发问的习惯,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逐步加深了她对事物的理解。
我们还会不时地检验一下女儿的理解水平。比如,如果总是把寓言和一般的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完或听完之后看不出寓言的意义和隐喻,理解不到寓言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或教训,那理解水平就不能算高;较高的理解水平是开始能看出寓言中的教训和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
[图片1]
只是概括的范围较狭隘;更高的理解水平就是能立即理解寓言的含义或隐喻,并能把抽象的教训意义转移到人。我们还可以从孩子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及其因果关系、矛盾关系以及对数学题意思的领会等来考察他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了解了以后,就能更有的放矢地针对他的水平做进一步启发了!
孩子不愿意动脑怎么办
让宝宝动起来。现在的家长办包孩子的事情太多了,什么事情都帮宝宝完成了,让宝宝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孩子没有生活的经验,哪里来的知识和积累?所以,如果想让宝宝动脑筋,就放手让宝宝动起来。
拒绝包办事宜。对于宝宝来讲,动起来是基础,还有其他的事情家长更是要明白,不能包办宝宝的事情。例如,宝宝做手工,宝宝打扫卫生,宝宝穿衣服,都是家长做的。这样,宝宝的脑子无用武之地,不思考,不想像,哪里来的勇气去回答知道和动脑筋。
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一些家长在遇到孩子提问题的时候,就会以不知道来应对宝宝,这样的父母只会阻碍宝宝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一般情况下如果遇到宝宝提问题,家长知道的就尽量满足宝宝的求知欲,如果家长不知道的,则可以带宝宝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做善意的引导。实际上,当宝宝回答不知道的时候,有可能真不知道,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觉得无所谓,就不再提这事。正确的作法,其实应该是引导孩子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一般这样讲,你愿意跟妈妈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吗,就如玩游戏一样,吸引宝宝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