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不断突出。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项目施工投标管理研究以及相关信息。
投标的策略与技巧
1、对投标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工程投标中,要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标,见标就投,或者一味想通过低价投标来获得标的,都是不可取的。要对其进行投标可行性研究后,慎重作出投标决定。可行性研究应从投标承包条件、投标主观条件、投标竞争形势、投标风险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本企业进行项目实施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可以投入。
2、仔细研究分析投标文件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投标是投标工作的主要依据,投标方在动手计算标价以前和整个投标报价之间都应组织参加投标报价人员阅读招标文件、仔细研究分析,根据文件包括工程特点,工程量范围和报价要求以及投标书附件及合同条件、施工技术、材料和设备要求三部分内容。报价人员通过仔细研究投标文件,充分了解其内容和要求,分析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接这个工程,尤其是一些工期、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投标报价工作。
[图片0]
3、全面收集资料,做到知己知彼
投标人取得信息的优劣、深浅,直接影响着报价的质量高低。在迈向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现代化工具,多渠道收集、掌握自己最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要做好对自身重要信息的保密工作。
投标人首先要拿到有关业主、监理、竞争对手等各方面最新信息,以了解工程概况、资金来源、工期要求,建设单位意向。同时,要了解必须的各种报价基础资料与变化的市场行情。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去伪存真,认清各种因素对自己的利弊,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投标过程策略
组建合理的投标决策机构
投标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科学的投标决策机构,包括预算、技术、市场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士。预算人员负责施工图预算和成本估算,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技术方案和标书制作,法律人员负责标书表达的严谨性,而市场人员负责向市场宣传企业的形象和实力,跟踪项目信息的动态变化,包括材料价格变动、施工图预算以及项目资料等,对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整理,以便做出有的放矢的标书,最大限度增加成功的概率。大家通力合作,实现团队效应,才能达到中标的目的。
研究招标文件,搜集相关资料,编制投标书
按照客户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书,不可随意遗漏或凭借主观臆断制作标书,首先要关注评标要求,接着应研究项目特征、评标细节以及合同条款等内容,特别关注招标中的计价方法。如果有疑问或者不清楚的地方,应在招标答疑会上以书面提出,取得明确答复,否则就视为默认;投标书一旦报出,中标后无权再提,必须履行,不能反悔。准确详尽地理解招标各项条款,确定科学合理的投标方案,提高中标率。
围绕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规范要求和评分标准,紧紧围绕施工要求和工艺流程制作投标书,针对质量、安全问题,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讲明保证措施。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施工组织,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有效利用设备和人力,尽可能减少资源和资金的占用,降低机会成本和显性成本,缩短工期。在不影响项目质量和使用功能前提下为业主降低造价,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信用;至始至终贯彻风险管理原则,防范风险,降低成本,保持进度,保障质量和安全。
[图片1]
做好成本核算
在编制预算时应多方询价,一方面,立足于招标文件,逐项详细地计算,这是报价的根据;另一方面,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挖掘自身潜力、优化施工方案、优化工期、强化施工管理,以此降低成本。此外还应强化沟通,避免预算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之间相互脱节。投标报价一般应以保本、赢利为底线,在允许范围内合理浮动,以防投标成为废标。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问题的优化对策
1.建设单位需强化责任意识,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项工程招标投标能否高效、顺利地进行,招标人综合素质高低是决定性因素;招标投标活动能否实现“三公”和“择优”、交易各方行为是否规范,招标人行为是否规范也是决定性因素。所以,规范招标人行为是规范整个招标投标活动及有形建筑市场的核心和关键。2012年2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给予招标人更大的自主权。招标人应当在正确运用文件赋予的权利和手段的同时,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自我行为,充分发挥建筑市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不少被查处的案件中,发现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的配合和默契,是导致围标串标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建筑单位需要预防的重点。
2.将招投标工作与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有机地连接起来
招投标工作与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是工程建设阶段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不少建设单位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主要是由招标代理机构承担,承包合同管理由监理单位承担,造成了招标工作和合同管理的脱节,这对项目法人的总体利益是不利的。在承包合同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监理工程师未参与招标工作、不熟悉招标文件和合同,在执行合同初期不能很快地进入监理角色,只能边上岗边学习;另一方面由于编制招标文件的招标代理机构不参与合同管理,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没有实践的检验,招标文件的编制水平就很难提高,这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合同管理造成了很多困难,给工程合同变更和索赔带来很大的隐患,许多工程在完工之后,工程合同与原来招标文件已大相径庭,违背了招标单位在招标时的初衷。
在此认为,招标工作应与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有机地连接起来,虽然目前招标代理机构与监理公司合并困难较大,不符合现实,但监理工程师作为专家参与招投标工作全过程应该是可行的。
3.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投标单位向高质量和技术创新方向发展
目前建设单位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现象,即招标很严,中标很难,中标之后工程质量能否达到投标时的承诺,就没有很强的约束措施,同时也不影响下次的投标,“严进宽出”的后果,使得投标者越来越追求投标的技巧,而忽视企业的业绩,在此认为在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同时,要引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对那些业绩好,获得国家级、市级工程优质奖的投标单位,应在以后一定时期的招投标中给予评标加分或优先推荐的奖励,对那些业绩不好、发生过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屡次违约的投标单位,应实行评标减分或取消投标资格,以激励投标单位向高质量和技术创新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