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监理企业属于知识型企业,监理企业管理核心也在于如何在公司内部实现知识扩散、知识转换以及知识支持,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知识工程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信息。
知识工程初探
1、从知识管理到知识工程
知识是指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人类的知识两种。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一类知识可以称为显性知识,包括技术方案、机械图、计算机源程序等。另外一类未被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时候所拥有的知识可以称为隐性知识,包括技能、经验、诀窍等。 知识,特别是可以作为企业智力资产的知识,在企业研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世纪初,我国企业界开始引入知识管理理念。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已经逐步走出简单文档管理的范畴,正向企业智力资产管理的纵深发展。我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把个体的知识转变为公有的、有组织的、大家可以共享的知识。整合并且关联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智力资产。从战略高度对待智力资产,并且充分利用,让大家可以很容易地访问并且主动参与收集和归纳总结。
1977年,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费根鲍姆教授做了关于“人工智能的技艺”的演讲,提出了“知识工程”这个概念,其研究方向是专家知识的获取、表达和推理过程的系统方法,目的是构建一个具备专家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软件系统。 知识工程作为学科研究始于日本。知识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使之成为指导具体研制各类智能系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工具,以及使之成为一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体系。但是直到1984年,知识工程的定义才逐渐清晰起来,即知识工程是研究知识信息处理的学科,提供开发智能系统的技术,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数理逻辑、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
[图片0]
2、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知识工程
知识工程最终目标是用机器复制人在解决某方面问题时所-需要的能力,从而达到在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时,用机器替代人工的目的。这和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使用机械的动机一模一样。为了能深刻理解此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世界经济发展史。 按照各时代的生产力技术特征,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分为6个阶段:手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 手工时代是16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特征是封建自然经济时代,尽管已经有了像纺织机的精巧装置,但由于依然依靠手工劳动,依赖于个别人的技能,生产效率极低。
蒸汽时代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其特征是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生产力极大提高。 电气时代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扩展和深化时期。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从此电力开始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基于电学原理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电子时代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方面通过“马歇尔计划”迅速恢复和强化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另一方面在经济成果的支撑和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科学事业,使科学技术研究更加群体化、社会化、产业化,并且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这个时期虽然短暂,却产生了对人类有深远意义的几项技术,原子能成为新能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人造卫星上天、宇宙飞船登月等等,科学的巨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举世瞩目。
知识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
1..表示知识。在某一特定的领域内,通过形式化对教科书式的事实知识和特定专家所具有的经验知识进行处理,这一处理过程被称为表示知识。经过形式化处理的各种知识便于计算机认可和接受。第二,利用知识。所谓知识利用是指对存储在知识库中的、具有一定形式知识进行利用的过程,借助推理逻辑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利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涉及研究和设计推理机。第三,获取知识。在某一领域内,针对学习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专家知识,同时对其进行形式化处理,进而对知识库进行建立和完善,其课题是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知识工程与第五代计算机
专家系统在知识工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系统,在第五代计算机中,知识库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是其中心组成部分。对第五代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甚至人类社会及整个人类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图片1]
在第五代计算机中,知识的推理、学习、联想等共同组成其智能部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推理机的研制有所突破,但是学习和联想在目前阶段还处于学术研究中。听、看、学习等是第五代计算机必须具备的功能和特点,同时具有思维(理解、推理、决策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第五代智能机能够处理自然语言,以及识别相应的图像等功能。与前四代计算机相比,前者都是并行,后者都是串行。借助程序设计语言直接处理知识,通过逻辑语言,同时结合并行方式设计新一代计算机,增加新一代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使计算机具备推理运算的功能,运算时不用向主存存取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冯・诺曼瓶颈的问题。
3 模糊数学在知识工程与第五代计算机中的应用
对于专家系统来说,通过使用计算机对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模拟,其中不确定性是最困难的地方之一。在模糊性范畴中包含部分人的知识和经验。通常情况下,所谓模糊性是指事物的亦此亦彼性。模糊性在构造专家系统的过程中是遭遇的最主要困难。
知识管理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1、在技术支持功能类方面
在监理工作中,有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相关的工具性软件进行支持。如对施工项目进度进行控制时,需要对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计算;在对施工项目造价进行控制时,需要运用概预算软件对工程造价进行计算。
由于这些技术支持软件其应用范围不止监理领域,有很多专门做某一方面技术支持类软件的公司存在,他们的软件经多年锤炼,已经很完善,并且仍然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如果监理信息系统试图重新定制这方面功能,将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重复性劳动。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应将采用软件集成技术方案,在系统中提供工具箱功能,把第三方开发的软件集成于其中供监理人员必要时使用。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一旦有新型技术支持类软件出现,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工具箱中;统一向监理人员提供工具箱功能,也避免了软件应用的随意性,避免监理人员由于误用不合格软件造成监理工作的瑕疵。
2、在工作流支持上
对具体类型的建设项目,其监理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必须有相应的监理任务存在。在手工作业中,可能会由于疏忽而产生漏监现象,甚至会因为漏监而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必须提炼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监理任务列表,并研究各种任务之间的关系及触发条件,形成不同建设项目监理任务列表模版。通过对模版的使用,所有监理任务都罗列在总监理师面前,总监理师可以在该模版支持下,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制定初步监理工作计划,并随工程进展不断调整和完善该计划。所有监理人员在计划指导下工作,并通过监理日志系统上报工作结果,避免漏监现象,并使所有监理工作有始有终。
3、在知识支持功能上
公司配备的监理知识资料不谓不齐全,然而,要求所有监理人员能熟练掌握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有事业心的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研究与当时工作相关的知识,并逐渐熟练使用,形成了自己的特长。但许多监理工作都是推在眼前的,要求监理人员当时去查阅资料也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使监理人员已经记住了所有知识,在具体运用时仍有疏忽和遗忘,这都会影响监理工作的质量。现有的监理知识库系统,仅相当于电子书,其缺点和印刷的监理资料是一样的。知识管理要求把监理资料电子化后进行条目细化,并和具体监理工作任务相关联系。当某个任务触发之时,相应的知识也被触发。接受任务的监理人员可以在接受任务的同时,浏览相关被精化的知识,从而使知识查询变成了工作流的一个环节,形成知识推送力,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在没有监理任务时,监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查阅监理任务列表,触发相应知识,了解、学习与该任务相关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带着任务学,比泛泛阅读知识资料的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说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学习方式。监理知识不只是那些印刷物,还包括资深监理人员对一些法规条目的解读,一些公司总结的典型案例。随着公司的发展,知识库也会不断充实,最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