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教育不能一概而论,非黑即白。溺爱孩子的反面一定是克制孩子的欲望吗?对孩子任其发展的反面一定是高标准严要求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改善的相关内容。
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改善
家长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现在社会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父母都比较溺爱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家长就多唠叨几句,等他长大就好了。这是错误的。必须从小给孩子订下规矩,并且严格的遵守。比如出去玩规定一个小时回家,如果没做到,第二天就不能出去玩了。这样往往会有好的效果。
家长要试着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事情。家长总是想全方位的保护孩子,什么也不想让孩子做,怕累着孩子,什么事情都忍不住会去帮忙。如果孩子做事情慢,家长就不自觉去帮他完成了。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压力和紧迫感,他们觉得反正有父母帮忙,就会注意力涣散,做事没有责任感。家长不妨放手,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图片0]
家长应该营造一个温馨、洁净、安静的家庭环境。孩子容易分心,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如果很嘈杂、凌乱的话,孩子心里肯定不太高兴,自然不愿意专心学习看书,不想待在这个差劲的环境里。所以家长应该营造一个温馨、洁净、安静的家庭环境。
孩子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拒绝单一、乏味、生命力匮乏。只有越贴近生命本身,其所呈现的变化才是最丰富而多样的。也只有在充满变化、种类各异的环境中,孩子们才有机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机能,全方位地观察并学会感受身边时刻发生、变化着的一切。
当孩子们想在森林里爬树,就无法像在游乐场环境中那样“随心所欲”。在游乐场里,他们可以随意爬高或上蹿下跳,因为里面有安全的防护措施、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有厚厚的防摔垫、磕碰防护等。
可是,当画面切换到自然森林中,情况对孩子来说就完全不同。在森林里,关于人为“防护”的概念瞬间消失。这时候,要是孩子们想爬树,他们一定知道身上没有系安全绳,地上没有厚厚的大垫子,树下也没有父母的拥抱作安慰。一旦他们下定爬树的决心,就必须要确保自己该如何上去,又如何安全地下来。
他们不得不考虑如果手脚一滑怎么办、如果树枝松动怎么办、如果爬的时候遇到毛毛虫该怎么办。于是,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在遇到挑战、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自己考虑更多、更复杂的因素,从而逐渐提高自己对内心、外在环境的驾驭能力。
孩子缺乏自控力是什么表现
缺乏亲子沟通
孩子自控力的发展依靠于父母日常生活的引导与交流,如果父母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缺乏亲子沟通,孩子也很难发展自控力。
过分克制孩子的欲望
一味的克制孩子的欲望并不能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过分的克制还有可能让孩子在未来更加难以抵御诱惑
要求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
任何教育都不能一气呵成,让孩子一次读十分钟书很简单,但一次读一个小时书就有点吃力。稍稍减缓规则,能让孩子及时得到成就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控力。
[图片1]
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能只在孩子身上做文章
自控力修养不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还需要建立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同时做到以身作则,提高自控力从自己开始。
小孩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买一个稍微大一些的大龙珠或瑜伽球,家庭成员围在大龙珠一圈。其中有一个人,比如爸爸可以作为发号施令的人,大家一起完成各种动作。口令包括:“左手拍”、“右手拍”、“一起拍”、“抚摸”、“轻轻拍”、“使劲拍”、“停”。在拍打的过程中,儿童总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们真的得到了压力的缓解。除此之外,口令的照做还可以帮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锻炼节奏感、执行力,对于大龙珠的接触还对触觉有大大提升!
家长们坐成一排,每人手里各拿一个玩具。孩子面对家长站好,手里拿一个可以敲打的棒棒或者空瓶子。家长可以任意举起自己手中的玩具,孩子快速反应敲打举起玩具,当她敲中玩具后,玩具要快速下落会到原来位置。也可以交换玩家,让孩子扮演“地鼠”,爸妈去“打地鼠“。在这个游戏中,可以训练孩子良好的反应能力,同时可以应对或接受各种复杂场景,提升适应情绪适应能力。
适合家庭成员一起或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参与的游戏。首先设置一条起跑线和一条终点线。从起跑线到终点线的跑法有多少种呢?拍着手走、踩着直线走、横着走、倒着走、蹦着走、单腿跳着走、闭眼走、走两步停一下继续走、走三步停一下继续走、走三步转一圈继续走……更多游戏可以我们自己来开发。在这个游戏中情绪波动得到合理控制,同时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打破固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