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变更行为,有效控制工程的投资,实现工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三大目标,加强对工程实施阶段的廉政风险防控,工程变更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小编就整理出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
建设单位招投标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合理最低价的评标方法
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的特征也各具特色,针对不同的建设工程项目应该采用相应的评标方法。合理最低价中标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合理最低价评标法不但可以实现选择合理投标人的目的,而且能够满足招标投标文件的具体要求,避免部分违法问题的产生。
(二)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遏制 相关部门应该严格的遏制各种不合法的竞投标现象。这就要求相关的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设置适当高度的门槛,可以相应的提高合同履约保证金以及企业业绩的要求,这样一些达不到竞标要求的小单位就不可能参与到竞投标中来;其次,转变传统的投资管理机制,避免投资、管理、监督同体的问题出现;再次,合理的制定招标投标的运行模式,设置一定的竞标名额,尽量的不要使用报名参加投标的方法;最后,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对于严重的腐败现象,一经发现,严格处罚,避免不正当竞争问题的产生。
[图片0]
(三)推行密封评标
在招标文件中建设单位要求投标人将报价单、技术标、商务标均应分别成册装订,且技术标不出现能够识别单位的信息的记号或者字样。一定要由法定的代表人员签署投标文件,签署投标文件的同时,要在其中福建投标授权书。针对不能含有相关符号的技术标,可以不用签署。在开标时,由开标人对技术标进行随机编号,投标人对编号进行确认。只有投标人知道自己的技术标文件编号,这样在技术标评分时,评委就无法辨别出技术标的投标单位,只能根据标书的实际内容进行评标,有效避免评标专家舞弊行为。
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管理
1 明确工程变更分级
从建设单位角度看工程变更,首先关心的是变更的“大小”。特别是政府投资的项目,工程变更的“大小”关系着不同的审批等级。审批等级越高,审批流程越繁琐,被审计部门“关照”的也就越多。所以,对工程变更应进行分级管理。
工程变更根据工程性质一般分为:重大变更、较大变更和一般变更。重大变更一般是指,改变建设规模、技术标准、重大设计方案且工程数量巨大的变更;较大变更是指变更规模及数量较重大变更小,一般为单位工程费用增加500万(建筑工程为100万)以上的变更;一般变更指500万(建筑工程为100万)及以下的变更。具体等级划分可根据地方相关文件要求执行,但建设单位必须以文件形式明确。
[图片1]
2 严格审查变更依据
造成变更的原因有很多,如清单漏项、设计图纸缺陷、地质变化、征地拆迁、使用单位要求、领导批示、赶工期等。工程变更的提出,可由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一方或多方提出,另外使用单位、沿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可提出工程变更。但大家都知道,一个变更是否成立主要看其变更依据是否合法属实。实际中,往往出现一些“假变更”、“乱变更”、“错变更”,都是因为没有对其变更依据进行严格审查造成的。如承包人为了赚取利益,把不该“变”的“变”了;把原本属于承包人的责任通过变更“变”成建设单位的义务等等。所以,建设单位审查变更时,首先就是审查变更依据。变更依据是指所有的变更都必须有变更原因,且变更原因必须以纸质文件记录,如“红头文件”、“来往函件”、“会议纪要”、“影像资料”、“新的法律法规”等。
3 变更的流程管理
变更的流程管理主要体现在变更审批程序上,工程变更审批分为变更立项审批和工程变更申请审批。变更立项审批是指,工程变更提出后,不管是哪一方或多方提出,始终需由承包人将工程变更意向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由建设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及各部门主管开会研究讨论,充分论证该变更的变更依据,认为该变更依据合理合法且事实清楚后,批准该变更通过。若该变更立项审批权限超越建设单位权限等级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向相关权限等级的部门申报。变更立项审批后,施工单位再将工程变更资料(包括填报的工程量、报价、相关费用等),以规定的表格《工程变更申请批复表》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这为工程变更申请审批。《工程变更申请批复表》是工程计量、结算的重要依据,承包人应认真、准确、客观填写并及时上报,各审查单位和部门需根据合同等有关规定严格把关,认真审查、准确审批,杜绝弄虚作假。
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1.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并作为对相关责任人的考核依据。
强化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目标成本,其次要增强相关人员成本管理的意识,而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责任与员工的绩效评价相联系,则是增强相关人员成本控制责任心的有效方式。通过明确各责任主体在成本控制上的责任范围,让相关人员明确其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职责所在,并将其责任范围内成本控制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其绩效评价相联系,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成本控制任务未达标的员工给予惩罚,这样便能够达到提高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和责任心的目的。
2.做好项目立项、策划阶段成本管理
项目立项阶段是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的起点,在选择具体进行哪个建设项目时,要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可行性分析。除了要考虑各个项目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外,更要考虑项目的成本估算,同时要关注各个项目的产品定位,即适用什么样的人群;各建设项目的周边环境、竞争激烈度等情况,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项目优劣势的认知。同时通过对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明确各投资项目给建设单位将会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在此基础之上选择经济性价比最好的项目,从而可以避免盲目投资或者投资方向失误给建设单位带来的严重后果。
3.做好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确定项目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施工图纸等,而设计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设计阶段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阶段。在方案阶段,应该选择最经济与合理的方案,并综合考虑与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要符合建设项目的定位,设计要鲜明地体现出产品特征。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对工程所需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确定合理工程设计的概算,进一步确定项目在技术以及经济上的可行性。在施工图阶段,建设单位可以采用限额设计的方法进行图纸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投资总额的不超标。此外图纸质量的好坏与时间保证也是建设单位在选择设计方案时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建设单位还可以采用招标竞争机制选择在限额设计内设计质量最优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