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过娇柔,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太差了,但这些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在孩子身上,还是在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自己身上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孩子受不了挫折的相关内容。
为什么孩子受不了挫折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强手、被击败的话,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在孩子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时,家长要适时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当孩子的热情能因分享和肯定转化为自尊、自信时,对其一生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也不能光让孩子听好话,当他们做错事时还要进行合理批评。有些家长特别怕孩子哭,在孩子做出过分或违反规则的事时,也不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别人稍说不是就哭闹。
虽然孩子当时心里会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接受批评也很正常的。要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
[图片0]
先严肃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感觉,然后默默地望着孩子片刻,最后说,“你是个好孩子,只是所作所为不好”,最后紧紧拥抱孩子。这一连串的过程在一分钟内完成。
怎么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
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
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拥有较顺利且优越的生活。因此,更智慧的父母会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对孩子基础品质的培养、逆商潜能的激发,从而使我们的宝贝成长的过程会更有力量的应对不可预料的挫折。
挫折教育连同家长一起成长。心理学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们都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尽量去避免挫折反而让孩子对挫折的免疫力低下、心理适应能力低下,把孩子浇灌成了温室花朵。孩子的失败常常挫败的不仅仅是孩子本人。
也会给父母带来挫败感和焦虑感,例如孩子运动会比赛失利而情绪低落,这也许会使他的父母产生“孩子不能面对失败怎么办?”的焦虑感。因此,许多家长会本能的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例如在运动会的时候,劝孩子不要报名那些有挑战的项目。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逆商也是需要增强的,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成为逆商高的爸爸和妈妈。
[图片1]
锻炼孩子的逆商,也就是扩展了孩子心灵的存储空间。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是心胸宽阔,那么大事儿也就不大了,小事儿也就被忽略了,困难也就不那么难了。不把问题当问题的孩子,是大智慧的孩子,长大了,就是大智慧的社会人才。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疏导
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鼓励
是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鼓励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胆小、怯弱、内向的孩子。
启发与尝试
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如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即便是尝试中失败,也要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去追求下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