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设工程向精、新、大、深、高全方位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分析影响这类建设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知识。
工程质量管理
1、基本概念
质量控制是指在明确的质量目标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
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及工程质量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即是动态的。由于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要或规定也会相应变化和发展,从而对产品、过程或体系提出新的质量要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体系。
拥有一个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项目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好坏也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要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图片0]
管理组织自成体系
项目管理班子的内部,围绕质量目标建立起一个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团队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班子,各成员均有具体明确的质量管理任务与权限,使原来由质检员分管的单纯质量工作变为全队共管的综合性工作。
管理责任自成体系
项目经理已不再是原来的工程负责人,而是全权代表企业承担施工总承包的责任,对外要接受业主、监理、政府职能部门对包括全部单位工程在内的项目总体质量的监理,对内则全面负责履行质量的计划、控制、检查及处理等职责。
质量管理在项目上形成体系,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原有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使项目管理由过去的质量检验变成了系统的质量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一、组建优秀的管理组织
建立一个精兵强将的管理班子,是每一个建设单位营造更高利润、打造和完善健康发展路径的基础。内行的管理人员从何而来?从基层而来,从基层一步步实干而走出来的有经验的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德才兼备的年轻管理者群体中来。实施现场管理远远区别于办公行政管理,现场管理是一个多社科、多专业、多门类的复合型管理场所,没有一定的现场管理、协调、防御经验是无法胜任在众多经验丰富的被管理者当中去管理他们的光荣任务。有了精兵,需要一位善于人事管理的“大哥大”,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是其工作重点。当然,成员中新人的比例最好是不超过两成。
二、聘请高品质的监理单位
现今监理单位的部分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形同虚设已是公开的秘密和现今难以解决的事实。由于监理市场的种种原因,监理单位难于挽留有能力的人员为其工作,致使监理组织的能力菠弱,很难或无法胜任现今监理工作的行业要求,致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跳出其行业范畴行使监理方的部分职责与权利。调整监理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当务之急;即在现有监理费用的基础上,打消一味的要求监理人员数量的做法,辞退滥竽充数的监理组织和个人,提高现场监理人员个人和组织的管理素质,使其能在管理现场最大限度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我处尔王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聘请了天津市金帆监理有限公司,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图片1]
三、引进优秀的施工企业
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组织的整体素质事关整个建设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规范的招投标市场环境下,滋生出的承包商大多数是挂名行为和层层转包方式,真正在现场实际管理和操作的项目组织其本身很少有与所负责的项目要求的各项指标相适应的,包括管理人员素质、自身设备配置、资金周转状况等各项指标;说白了就是其没有较高的施工管理能力,只是有一个美丽的外表而已。在长期良性发展的建设单位里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长期合作的优秀的施工企业;在行业市场经济不景气或本身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并且在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维护你的切身利益,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为拖后腿的做一个榜样,使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展。这样就需要建设单位巩固现有的有良好永久合作基础的现有合作伙伴,引进信誉好的有较高施工管理能力的团队。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暗中调高有其带头作用的团队的优惠条件,切实让他起到良好的先锋作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通过政府引导,完善建筑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加快立法步伐,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完善行业管理政策。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重点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法规体系的建立和依法建设的实施,已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当务之急。
2)实行优质优价等鼓励措施,实施企业品牌战略,促进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以创优活动为动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实行优质优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提倡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创建优质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工程应当在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确创优所增加的费用的计算办法,将优质优价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对创优质工程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企业和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进一步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体现工程招投标向创优企业倾斜等政策。
3)加强监督机构建设,推行差异化管理模式。
改进适应新形势下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式,从被动性检查向主动介入检查转变。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监管方式,努力探索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把质量监管重点向薄弱环节倾斜,推行" 差异化" 管理,对不同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地域的工程项目,实施不同强度、不同频率、不同深度的监督管理,突出监管重点,从而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4)加强监理、检测机构监管,规范监理、检测市场。
加强监理和检测队伍建设,发挥监理企业和检测机构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深入开展监理市场和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对监理单位要重点解决乱压价、总监和监理人员不到位和不尽职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加强检测市场准入和清出管理,扶持钢结构无损检测、特种设备等紧缺专业检测机构,严格控制设立"五强两比"、桩基等常规项目检测机构。加强检测机构日常管理,尽快解决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混乱、乱压价、弄虚作假、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规范检测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