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重点以及相关信息。
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由于项目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差,周边建筑老旧,居民人数众多,在施工管理方面需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由于周边建筑在当初建设时并未做过多的地基加固措施,因此本项目有必要针对与周边建筑临近的局部区(EH段、MV段、MS段及AB段)域加固补强支护体系,最终设计单位在基坑内EH段、MV段及ab段采用三轴深搅桩进行土体加固及挡土作用。基坑外沿MS段设置一排软土回灌井及一排30mm的树根桩以对相邻建筑进行保护。
2、本项目桩基形式较多,有深搅桩、灌注桩、旋喷桩、立柱桩、树根桩等,机械需求量大,工期紧张,施工期间需合理安排作业工序,先在临近周边建筑和道路区域施工隔离桩,再向空旷方向打桩,可以降低灌注桩施工时对周围土体的影响,临近周边建筑的区域,灌注桩施工采用跳打法,必要时候放慢工程进度,降低施工影响。
3、土方开挖前,预先设立观测点,一方面对支护结构侧向和顶部位移情况、立柱沉降情况、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对周边道路、房屋的沉降和倾斜情况进行监测,开挖深度小于五米时两日一测,开挖深度大于五米后一日一测,底板完成后一周内一日两测,同时制作并完善应急预案,储备足量的水泥、涂袋、木桩、型钢等材料及机具器材等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的征兆或者位移过大时,可及时实施补强加工。
[图片0]
4、土方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保证先撑后挖,开挖至支撑底标高后,及时施工钢筋砼支撑,减少基坑开挖期间无支撑状态下的暴露时间和深度。
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2米,基坑底土方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见底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浇筑。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
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1.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技术人员管理的重要部位。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钢筋、第一道墩柱筋,支第一根柱模、梁模时,技术人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2.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技术人员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自验收。
[图片1]
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及时补救完善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检。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针对重要分部工序,根据施工工艺画出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提高工程质量。
4.现场管理正是通过抓以上四个环节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创优质工程,赢业主的赞誉,树立技术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
1.加强施工的质量控制
质量关系到一个工程的成败,加强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是路桥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首先,是加强工程质量的自我监督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应行使自己的权力,保证工程质量。其次,是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及时解决工程质量问题,明确各个施工组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找相关责任人承担。
2.路桥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管理
路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目标,更有利于路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者明确对各承包单位的进度要求,在总体上做好该项目的需求预测,事先预测分析各分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量、结构及时间要求,以便项目管理者能明确对承包单位的进度要求,监督其实施,检查其完成情况。根据实际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对单位工程中的施工起止时间、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及相互的衔接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的计划。如果进度目标越细,计划期越短,就越有利于采取措施纠正进度偏差,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自上而下的对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执行逐级控制,逐渐接近总目标,最终达到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的既定目标。
3.强化路桥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依靠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成本目标,全过程控制代替阶段控制,提高经济效益。首先,材料采购价格控制,材料采购如是材料供应商供货的,要严格实行网络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以接近于市场价格最低值拟为采购中标单价,并附上正规厂商材料出厂合格证及相关性能试验。其次,以预防为基础,每个工程项目费用进行预测分解,测出每项工程应达到的目标值编制成本计划,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最后,控制材料消耗,根据工程进度的现场要求,重点控制钢材、水泥;其余小五金及易耗品应根据现场确定损耗率进行估算,实现定额与限额管理相结合,精打细算,使材料费明显下降。
4.路桥工程施工机械和设备管理
对施工机械和设备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机械以及设备的使用保养制度,针对投入机械设备较多的情况,应该合理调度内部机械,充分挖掘其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加大维修、保养力度,并且根据工程实际的进展情况,利用工程间隙时间对设备实行有计划的保修。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正常运作,做好机械的使用档案记录,根据施工组织,认真做好机械的使用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无用功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