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最主要的是控制管理好工程设计变更和签证。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知识。
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变更
1、路基软基处理工程变更:例如青兰高速陕西某标段,原设计路基有大量的过湿土砂砾换填。进场后,经过实地考察,原设计过湿土路段由于近年当地村民围堰造塘造成水路不畅,形成大片淤泥。这已经与设计考察的现场情况发生了变化,按原设计砂砾换填显然不可行,因此要求设计变更成抛石挤淤。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也满足了施工质量要求。从工程难易程度讲,抛石挤淤方案比砂砾换填碾压更简单易行,而且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隧道工程进洞变更:隧道工程中,往往明洞施工成本高、综合效益低。我们应该准确测量隧道进出口地形断面图,根据隧道施工“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变更调整隧道明暗交界位置,从而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图片0]
3 项目施工阶段的变更
项目施工阶段的变更属于变更工作的重点阶段,这个阶段的变更通常是由于外在工期限制或者现场的客观突发情况所引发的。做好这个阶段的变更工作,重点不仅考虑变更工程本身的成本造价,更要考虑由于变更所带来的工期变化。举例来讲,一段防护挡墙,原设计为浆砌片石,如果仅从单价角度分析,可能变更成片石混凝土更加划算。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提出变更到变更层层批复的过程中,时间成本在不断地增加,等到变更方案完全审批下来时,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已经过去了。这里就必须考虑在此过程中现场人员、设备的待工而形成的时间成本。
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及注意事项
1、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
设计变更无论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质量、设计遗漏和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的,应按设计变更程序进行。
②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作决定。
③工程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而有可能超预算时,更要慎重。
[图片1]
④施工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应办理材料代用单,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确的、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纯材料用量的变更。
⑤设计变更要尽量提前,最好在开工之前就发现,为了更好地指导施工,在开工前组织图纸会审,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确需在施工中发生变更的,也要在施工之前变更,防止拆除造成的浪费,也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⑥设计变更应记录详细,简要说明变更产生的原因、背景、变更产生的时间,参与人、工程部位、提出单位都应记录。
项目设计变更的风险防范
1、建立完善的变更风险评估机制
我们做任何一个工程设计变更,不是“为变更而变更”,变更很多时候涉及到施工方案的改变、工程实体材料的变化。建立完善的变更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相关变更信息,这样才能降低变更风险。首先要看这种变更是局部的、单个标段的,还是牵涉到整体的、全线范围的变更。对于后者,我们要充分了解相关材料市场信息,因为大范围的变更可能导致某种特定材料短期内用量急剧加大、价格飙升,致使变更成本增加,达不到预期的变更经营效益。这就要求项目经理部从工程方案、试验材料、计划经营等方面综合考虑,及时评估变更带来的工程施工风险、市场变化风险,避免因风险评估不充分而形成变更前期施工容易、后期材料涨价施工困难。
2、积极探索工程变更风险分散办法
风险是以一定概率形式出现,工程设计变更风险同样如此。从某种程度上理解,风险肯定存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分散工程变更风险。针对目前项目经理部的运行模式,公路工程项目一般存在建设单位(业主)、承包商(项目经理部)、分包商(劳务分包队伍)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从项目经理部角度看,我们要积极将变更风险从向上、向下两方面转移分散。这里以作者经历的某隧道工程变更为例进行详解。
该隧道为特长隧道,根据原图纸显示,其围岩为V级,地质钻探揭示为破碎泥夹石,部分地段有溶洞及煤矸石岩层。由此判断,该隧道在实际施工中极有可能存在设计变更。项目经理部采取了变更风险分散措施,即对支护参数调整一次变更估算在10万以内的,由分包商自行承担变更风险。在突发的隧道特殊变更(如塌方处理),分包商必须立即组织临时按项目经理部要求处理,其发生的变更费用在业主方未给项目部确认前,风险由分包商合理承担。同时项目经理部积极主动提请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加强设计变更沟通,这样可以将变更风险尽量分散,从而保证工程施工不因变更而临时停滞,同时也确保了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对于特长隧道的工程设计变更,从合同签订着手,分散变更风险是可以借鉴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