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然而教育是一门科学,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锻炼孩子自控能力的方法的相关内容。
锻炼孩子自控能力的方法
很多家长就是这样的思路,实践证明,此路不通。三、培养内在驱动力,自制力就是自然的了 有的家长有意利用这些挫折,在孩子烦躁、不专心、困扰的时候要求他自制,以期培养自制力。实践证明大都以失败告终。不如从培养内在驱动力的角度入手,内驱力增强了,自制力不需要有意培养,就自然就形成了。
比如我虽然没有专门培养过女儿的自制力,但是她在学习方面的自制力还可以。这是因为我一直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信心、习惯、适度的上进心,而有了这些内在驱动力,自制、自控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其实成人的自制力也与内在驱动力有很大的关系,有动力、有目标、有兴趣自然会自觉去克服困难、诱惑。
同一个人,如果面对不感兴趣、不想做、不擅长做的事情,自制力表现得也不是很好——我就是如此。比如我近二十年坚持每天反省自己,而且前十年每天思考的时间有时长达三四个小时,做到这一点绝对不是因为自制,而是因为喜欢做这样做,不去反省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如果靠自制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图片0]
孩子在玩得方面自制力、意志力不错,不吃不睡也要玩儿,也是因为有内在的动力。也就是说,自制力差的问题,实质而是驱动力不足。如果学习等方面内在驱动力足了,自制力就问题不大了。 所以,注意培养兴趣、信心、习惯、适度的上进心,同时注意帮助分析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想办法,困扰家长的孩子自制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怎么锻炼孩子自控能力
每天我们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别忘了与孩子在一起去逛街、参加文娱体育娱乐活动等,随着我们与孩子接触机会的增加,一方面我们与孩子的情感也会与日俱增。
在幸福、愉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之中与孩子拉近距离,于无声处使孩子得到教育和诱导;另一方面随着我们与孩子距离的拉近和情感的增加,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鼓励孩子的一点点成功,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期待她的成长,你在相信她的成功,那么她也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做到:接受事实,接纳孩子现状;多看孩子优点,少看孩子缺点,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多鼓励表扬,不要过于批评指责、唠叨过度;改善亲子关系,注重沟通交流,把孩子当作是与成人一样的朋友。
从过去的导师身份转变为目前的助手身份。只要我们放平了心态,放松对孩子过分的管理和约束,真正把学习的责任心交还给了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一样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学生的!
如何培养孩子自控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
[图片1]
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
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有责任心,就要从小教育他们诚实,并且父母要做到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诚实、责任心的理解会有所改变,但父母对孩子的标准不应有任何改变。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这是基本的人际关系技巧。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有能力从细微的讯息去察觉他人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培养孩子自知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父母每日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时,父母的“用心听”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自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而是要靠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当孩子学业有进步或其它表现良好时,父母可以给予适度的赞美,以此来鼓励孩子,令他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