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自尊心的重要性的相关内容。
自尊心的重要性
要适当宽容孩子的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我们大人都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小孩子,犯错误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点,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犯一点小小的错误就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得一些孩子适得其反。所以应该适当宽容孩子的缺点,选择说理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其中也包括社交空间和心灵空间,孩子经常会对自己的朋友、同学、玩偶说一些悄悄话,这是他们心里上的一种倾诉。不要总是把孩子限制在一个范围这内,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做每一件事,交每一个朋友都要经过父母的许可。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没有自主的权力,这样长久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立性。
[图片0]
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适当给孩子一些空间,这对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必要的。常和孩子谈心。最成功的父母是作为孩子的朋友。孩子与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也有自己的喜悦和烦恼,只是这些在我们大人看来觉得没什么,所也很多时候也不以为然罢了。其实和孩子谈心,是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在和孩子谈心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尊心。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噩梦,很多家长会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比如,“你看看,都是同一个班的,为什么琪琪就可以考满分,你就是不可以!”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进行比较,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是最直接的。
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表扬也是有技巧的,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能走过场一样泛泛地说:“做得不错,继续努力。”如果每次表扬都是这样,他会觉得你的表扬是敷衍,你的表扬也会变得不值钱了,对孩子没有激励作用。
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具体指出他什么地方做得好,哪方面取得进步。他对于真诚又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他明确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产生真正的满足感,增强自尊心。
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而敏锐的,需要大人的细心呵护和理解。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
培养自尊心的重要性
孩子难免做错事,即使家长有多生气,都请尽量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避免伤及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喜欢的只是他的这种行为,而并非他本人,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对事不对人的。
家长也应该避免一味地斥责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你这样做,妈妈很伤心”、“我们对你这种行为感到很失望”这样的相对比较温和的语句来批评孩子。这样说一方面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让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教育更容易接受。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能准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他们重复犯错。由于家长常常是只针对问题的表面加以制止,再附加一句:“下次不能再这样了”。有时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因此说清楚这两点,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避免重复犯错情况的发生。
[图片1]
孩子犯了错,延时满足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静静想一想,等孩子冷静了再讲道理,这样的批评才是有效的。批评能帮助孩子分清是非,要适度和适宜地运用它,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效。
怎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好”时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我价值观念。即使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提醒孩子知道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
例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尽管如此,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