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培训新闻 » 中小学 » 中小学课外辅导 » 幼小衔接 » 总算明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总算明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发布时间:2022-12-29 14:40:29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 想知道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吗?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相关信息。

数学教学中把握操作的核心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小学生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知识还很难理解,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中的数本来就十分抽象,计算时的算理和算法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更是十分地困难,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用具体的方法进行形象思维,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操作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数形结合从形的角度来理解数的抽象。

如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时,例题为学生呈现了分挑子的情景:

结合情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在教学中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说说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学生通过操作知道了7个桃,每3个一盘最多只能分2盘,所以到7里面最多有2个3。那么分完了没有呢?2个3分掉了6个,因此在被除数7的下面要写6,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下1个,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一盘了,因此余数要比除数小。结合操作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从形象上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图片0]

除法竖式与加、减、乘法竖式相比显得很特殊,学生较难接受。而且余数要比除数小学生经常会忽视。合理的操作,与每一步计算相结合,从形象上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了算法和算理,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鼓励大胆猜想,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尝试和判断。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跳出机械的解题模式,走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大胆猜想,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修一条路,先由甲队修4天后,再由乙队接下去修4天,这样共修了这条铁路的1/7,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修还要几天才能修完?

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动笔计算之前,我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估计、大胆假设。于是,个别学生直接说出4×6=24(天)这个答案,迅速而准确,显然是直觉思维的结果。但对于自己的答案,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常会出现卡壳现象,这时教师不要不假思索地批评学生瞎猜,甚至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而要给予热情肯定,使他们的创造心向得到支持,然后,耐心鼓励他们认真思考,阐明合理的猜测,验证其思维的正确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常规思维圈子,突破思维定势,从而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

[图片1]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最经常的思维方式,对解决一些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这种习惯的思维方式往往只会侧重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因此,有时会陷入思维的僵局。所以,在正向思维难以取得效果或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向相反的方向想一想,进行逆向思维,有时会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教学中有一道习题:有32名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冠军争夺赛,采用负一场就退出比赛的单淘汰制。为了决出冠军1人,共要比赛多少场?

此题多数学生都是按常规思路解答的:因为两人比赛一场,每场淘汰1人,所以第一轮应比32÷2=16(场),第二轮应比16÷2=8(场)……最后冠军决赛一场,所以共应比赛16+8+4+2+1=31(场)。

教师给予肯定后,就引导学生思考:要决出冠军,就必须淘汰多少名运动员呢?(生:31名)。而每赛一场只能淘汰1人,这就需要比赛多少场呢?如何解答呢?于是学生纷纷列出算式:32-1=31(场)。

此法不仅简单,而且构思巧妙,思维独特、新奇,这便是创新思维,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努力培养。

把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投入问题的解决

好的问题情境,应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因此,在实际问题选择中,应尽可能地结合现实生活,提高数学问题的人文性,打破形式化的叙述,及时地将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材料,改变为了提高分数而让学生做大量脱离实际的应用题,使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上所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注重课堂问题解决的策略,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将实际问题局限于应用题,没有注意到实际问题不同于应用题的特殊性。因此,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