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的小孩暴躁、易怒、脾气大,令家长们很是苦恼。其实如果你家的孩子还处于青春期结束前,那么家长朋友们也不必太过担心了。因为孩子在度过青春期前都是存在易冲动,自制力有限等问题,不过此时孩子性格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改掉孩子的坏脾气的相关内容。
怎样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某些拒绝,他是难以理解原因的,通常此年龄段的孩子面对父母的“不允许”,他会采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时家长不必做太多干预,等孩子开始懂事就好了。
但超过4岁的孩子,大脑的发育上就相对比较完善了,他们开始初步诞生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明白一些简单的事理。此时的孩子在性格上,易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时的孩子虽然基本具有明白事理的能力,可是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仍是不足,可能在说话时吞吞吐吐,这时候如果家长每次都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那么孩子应该都不会太差。
[图片0]
但是,如果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那么孩子可能就会用哭闹的方式,让你听他把话说完,时间久了,孩子的在性格上可能就会向“暴脾气”靠拢,不过此时也是父母对孩子的脾气进行“干预”调节的最佳时期。
怎么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幼儿改掉坏脾气是必须上好的一堂课。孩子在入园前,经常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此满足自己的心愿,长此以往,有些孩子被宠坏了。坏脾气会阻碍到孩子获得知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并严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因此在孩子入园后改掉坏脾气,培养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用显明的科学图片,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讨人喜欢。在平时教学中,制作一些幻灯片。比如分别制作一副笑咪咪的妈妈和怒发冲冠的卡通妈妈图片,让孩子自己比较喜欢哪个,孩子在比较过程中就明白了,发坏脾气的样子难看,不讨人喜欢的。
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用温和的模式,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找快乐的事,把它变成小小的心愿,动手折叠成小星星储藏起来,看谁储的多,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彼此交流的说一说,让孩子从小就生长在有良知有善心的爱河里。
结合家长,家园互动及时的给以表扬和鼓励。用讲故事教孩子学就会控制发坏脾气的方法。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坏脾气的危害有多大。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更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坚实基础。让孩子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堂课。
如何改掉宝宝的坏脾气
设立“冷静区”
如果宝宝已经有这样的坏习惯,家长可以在家里的某个区域设立为“冷静区”,提前告诉知孩子。如果孩子再次发脾气,又哭又闹,父母即可将孩子带到指定区域,然后自行离开,告诉孩子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好好反思自己。时间久了就能改掉孩子用哭闹解决问题的习惯,还能学会独立思考,可谓是一举两得。
要宝宝学习表达情绪
一般情绪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宣泄出来,那么语言表达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宣泄方式之一,比如孩子可以说:“我生气了。我很伤心”等等。父母要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告诉孩子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绪比哭闹撒泼更有效果。可以让孩子试着用语言来描述各种心情的样子,比如难过,开心等等,再比如在孩子听故事的时候问孩子,此刻主角的情绪如何,让孩子表达出来。
[图片1]
学会情绪控制
有一部分孩子并非为了发脾气而发脾气,只是天生性格比较急躁,会无意识的将脾气表露出来。家长可以将孩子带到镜子前,或者直接将孩子的哭闹发脾气的样子录下来,给孩子看,让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发脾气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检视的意识,等孩子安静后,告诉他发脾气是很可怕的,他看到自己的状态就可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慢慢的控制自己的脾气。
如何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孩子发脾气往往是“一时冲动”,失去了理智,当你事后问他的时候,他也会知道自己错了。因此,在他发脾气时我们要关注他的心理过程、动机和原因。一般来说,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是平时耳濡目染,看到周围人处理问题时的态度照搬照学;二是有愿望没有达成,想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达到目的;三是确实有情绪要表达,但找不准方式。了解了原因,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三种练习,改正他们的小脾气。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家长,可以通过情绪体验练习来帮助他们。比如:让孩子用语言来描述委屈、开心、难过等情感的样子。还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询问,“你觉得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长此以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鼓励和暗示,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比行为表达更有效。
有些孩子性格急躁发脾气属于无意识的表达方式。这时,家长可以分“两步走”来教育孩子,第一步:录下孩子发脾气的状态或者直接将其领到镜子前,让他看到发脾气时的自己,认识到此时的状态很可怕,慢慢培养孩子自我察觉和检视的意识;第二步,等孩子安静下来了,向他讲述你的情绪处理法。孩子的个性往往是父母性格特质的表达,因此,这种经验式的讲述,能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的乱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