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很倔,很多事情都喜欢闷在心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容易低落,怎么办?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小孩子爱生闷气脾气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0]
小孩子爱生闷气脾气倔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由于家长或多或少的迁就,养成了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孩子们会觉得生活中所有的人和事情都会以自己为中心,加上家长们平时很少 批评孩子 ,所以孩子就更加地有优越感,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在提升,孩子们自己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所以觉得自己比以前更能干了,很多事情可以不用家长帮忙,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当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冲突的时候,唱反调就显得非常正常了,而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他们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错的,所以很多家长会反映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首先建议家长不要过于迁就孩子,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孩子成功的喜悦感,同时当孩子与家长的意见不一致时,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也许孩子的意见是正确的,当然孩子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无理取闹的唱反调,这个时候家长就不用过于在乎,因为您越在乎孩子就会越来越无理取闹,适当地冷处理,事情过后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为什么大人不采取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做个讲道理的小朋友!
应对生气孩子的四个小窍门
第一、父母要保持平静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不要马上去制止孩子或是板起脸教训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孩子生气的原因,帮助他们去梳理情绪,这也是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榜样效果,告诉孩子不能够总是遇到事情就发脾气,让他们看到家长们的处理方法。
第二、倾听孩子的诉说
孩子愿意跟父母分享他们的情绪是好事,父母可以通过跟孩子们的交流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当然父母在听的过程中要认真,让孩子感觉到他受到爸爸妈妈的重视。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兴趣和情绪都转换的比较快,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们转移注意力,拿出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是跟孩子说说话,让他们可以忘记负面的情绪干扰。
第四、幽默是处理情绪的良方
当孩子产生焦虑或是悲伤的时候,家长们不光是耐心的听他们说话,还可以逗他们,让孩子忘记烦恼。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给孩子讲一讲笑话,让孩子看些新鲜的事物,等孩子笑出来了,那就什么负面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孩子生气不说原因
1、因为生气,所以不想说话;
2、因为性格内向,虽然心里知道错了,也不好意思说;
[图片1]
3、怕,不敢说,不知道怎么说,怕说不好,有可能大人还要继续骂他。
如何应对孩子生闷气
倾听
一定要听清楚、听全孩子的话,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自大,认定早就知道孩子要说什么,或者认定孩子的话不值得听、不必要听。家长听的时候固然不要急着反驳,但也别急着点头认可,先把信息听全,再做判断试着分析理解孩子的话
试着分析理解孩子的话,弄清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想达到什么目的,帮孩子把话说完整了。
这一点尤其针对年龄小的孩子,他们本来就不容易表达清楚,从认识、记忆调取、情绪再到表达,都不完善。
此时,家长若能站到孩子的角度,帮孩子理顺思路、说清楚了,好处将不仅利于这次沟通,更是在引导和训练孩子的思维。家长的不带偏见和不主观妄断是最重要的。
要做到这一点,对孩子平时生活细节的觉察,对孩子兴趣爱好的了解,对孩子认知和思维程度的把握,是家长必备的功夫。
理解了孩子,也要返回到自己的立场
理解了孩子,别忘了要返回自己的立场,去思考谈论的事情,然后再与孩子尽量客观地探讨。如果家长不同意,那么要说得坚决严肃,并说明理由;如果家长同意但有附加条件,也要说明为什么。
家长要采取关注的态度,而不是“我最懂”“我给点儿批示”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
不要用“太幼稚”之类的话来压人
如果家长和孩子有不同意见,那么辩论的过程尽量就事论事,不要用“你还小,太幼稚”之类的话来压人,也不要意气用事,非争个胜负输赢。
当听到孩子说“就你对”“就你好”等话,或者意识到自己总是有理的,总是说赢了的那个,那么家长要警醒一下,回顾自己和孩子的沟通。
我以前有个同事,回忆起中学时期与父亲的对话,无论他谈食物、小说、时政还是旅游,他父亲都能以简短的几句话揭露他的无知或逻辑上的问题,“把我堵到墙角里”。所以,他现在几乎不与父亲说话,如果不得不说,他也常跟父亲抬杠,“现在轮到我赢”。家长一定要注意跟孩子肩并肩,而不是跟孩子对立地面对面。
想办法弥补
如果孩子已经跟家长生闷气了,家长要想办法弥补。
首先,不要激化矛盾,像拆掉孩子房门的锁,孩子必须答应等硬性的冲突一定要避免。
其次,不要听之任之。“好,我管不了你,咱们走着瞧。”这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在诅咒孩子的未来。
最后,与孩子恢复对话,真诚地获得孩子的信任,做到不再总是家长赢,不再围追堵截孩子的话,不再主观评判他、贬低他。